说起来,人到了一定年纪,好像就容易觉得日子过得没啥波澜。每天上班下班,柴米油盐,挺安稳,但也确实有点儿……闷。前段时间就老琢磨,得给自己找点事儿干,找点不一样的小刺激,算是给平淡生活加点料。
想来想去,也没啥特别宏伟的目标,就盯上了家里那堆没地方放的书。买个书架,总觉得市面上的要么贵,要么尺寸不合适,要么就是看不上眼。然后脑子一热,要不我自己做一个?我这手笨得可以,别说木工了,连钉个钉子都可能敲到手。但这念头一出来,就跟心里长草似的,越来越痒痒。
行,那就干!冒险嘛不一定非得是爬雪山过草地,对我来说,拿起锯子锤子,挑战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,这心里头也挺七上八下的。
第一步:硬着头皮上
啥也不懂,就先上网扒拉呗。看了几个入门视频,感觉好像……也不是造火箭那么难?找了张纸,歪歪扭扭画了个极其简单的图纸,就是几块板子搭一起那种。心里想着,先整个最简单的,能立住就行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然后就是去买材料。跑到建材市场,好家伙,那叫一个眼花缭乱。各种板材、钉子、螺丝、还有一堆叫不上名字的工具。我跟个没头苍蝇似的转悠,凭着视频里那点模糊印象,加上跟老板连说带比划,总算凑齐了点基本的东西:几块松木板,一盒螺丝,借了朋友一把旧锯子,还有一把小电钻,据说是新手神器。
第二步:开工,然后傻眼
把板子搬回家,往地上一摊,嚯,真占地方。找出锯子,学着视频里的样子,划线,然后开锯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是……锯条根本不听使唤!那线跟狗啃似的,歪七扭八。第一块板子锯下来,边缘毛糙不说,长度还差了一截。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感觉这事儿可能要黄。
接下来几步,基本就是错误百出:
- 量尺寸量错好几次。
- 电钻打孔打歪了,螺丝拧进去板子裂了个小口。
- 组装的时候发现两块板对不齐,缝隙大得能塞手指头。
- 弄得满身木屑,吸尘器吸了半天。
干了小半天,腰酸背痛,看着一地狼藉和几块“残废”的木板,真有点想直接扔了算了。这哪是找乐子,简直是找罪受。
第三步:管他,弄完再说
坐在地上缓了会儿,看着那堆半成品。放弃,不甘心,买材料的钱都花了。继续,又觉得前途渺茫。心一横,去他的完美主义!就当是玩泥巴了,能拼起来就行。我降低了所有要求,对不齐就对不齐,有裂缝就有裂缝,只要它能站住,能放书,就算胜利。
于是后面就放飞自我了。尺寸差不多的就用,打孔歪了就旁边再打一个,连接处不牢靠就多拧几颗螺丝。过程依然笨拙,但心态放松了不少。不再纠结那些细节,反而速度快了点。
它居然站起来了
吭哧吭哧忙活了两天,把所有板子都强行组装到一起的时候,我自己都惊了。它居然真的立起来了!虽然仔细一看,毛病不少:有点晃悠,板子接缝有大有小,边角也没打磨光滑,甚至还有铅笔画线的痕迹没擦干净。
但我把书一本本放上去,它稳稳当当地那一刻,心里那点成就感,比买个现成的漂亮书架强多了。虽然丑,但它是我自己折腾出来的,从一堆木头变成了一个“能用”的东西。
这回瞎折腾,让我明白个事儿。所谓的“爱冒险”,不一定是要搞得多惊天动地。尝试一件你从没做过、甚至有点怕失败的事,笨拙地、不完美地把它做完,这个过程本身,就挺有意思的。结果好坏有时候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你真的去做了,去体验了那个过程。对我来说,这回笨手笨脚的木工活,就是一次挺不错的“冒险”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