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觉得心里头有点不踏实,不是说碰上啥大风大浪了,就是感觉,生活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堆一块儿,搞得人有点心烦意乱。工作上催得紧,家里头事儿也不少,孩子闹腾,老人偶尔不舒服,就感觉自己像个陀螺,不停地转,心里头那根弦绷得紧紧的。
我就琢磨,老听人说要保持“平常心”,说得轻巧,真轮到自己身上,那火气“噌”一下就上来了,哪还顾得上啥平常心。越是想压下去,心里头越是憋屈,感觉整个人都不对劲了。
后来我就想,光想没用,得自己试试。动手能力还行,就寻思着自己捣鼓捣鼓,看能不能找到点感觉。我没去看那些高深的理论,也没立马去报班学啥静坐冥想的,感觉那玩意儿离我有点远,不接地气。
我的实践过程挺“笨”的,就是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。
我的捣鼓过程
第一步,先是学着“停一停”。以前,一遇到事儿,或者感觉任务堆积如山,就着急忙慌地想赶紧处理完。现在我刻意练习,在觉得心跳加速、有点烦躁的时候,不管手头在干先停下来。哪怕就是离开座位去倒杯水,或者 просто (just) 站窗户边看看外面,强制自己离开那个让我焦虑的环境几分钟。就这几分钟,不干别的,就是喘口气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第二步,是学着“降低点期待”。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的不痛快,是源于对结果或者对自己的要求太高。总想着一步到位,啥都得完美。后来我就跟自己说,差不多就行了。工作上的事儿,尽力去做,但别钻牛角尖,允许有点小瑕疵。生活里的事儿,更别要求自己面面俱到,今天能做多少算多少,做不完的,天也塌不下来。
第三步,是“只干眼前事”。以前脑子里老是同时转悠好几件事,这个没干完,又想着下一个,结果哪个都干不还把自己搞得特别累。我就强迫自己,手头在做什么,就只想着这个。写报告就专心写,陪孩子就专心陪,不去想还没发生的或者别的事情。一开始挺难的,老走神,但慢慢练,好像确实能集中一点了。
第四步,我管它叫“承认但不纠缠”。遇到不顺心的,比如被领导批评了,或者跟家里人拌嘴了,心里肯定不舒服。以前可能会反复想这事儿,越想越气。现在我试着,先承认自己确实有点生气、有点委屈,这是正常反应。承认完了,就尽量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挪开,去做点别的事,比如听听歌,或者找个朋友扯扯淡,不让自己陷在那个情绪里反复打转。
捣鼓到现在的感受
就这么瞎折腾了一段时间,老实说,不是说我就变得心如止水了,遇到烦心事儿还是会烦。但是,确实感觉那个“毛躁”劲儿少了很多。最大的变化是,以前遇到问题,第一反应是焦虑或者抵触,好像中间能有个缓冲地带了。能稍微冷静一点,想想“,这事儿来了,那我该怎么办”,而不是直接被情绪带着跑。
感觉就像以前开车,油门和刹车踩得特别猛,车子老是一顿一顿的。好像能稍微柔和点控制了,开得稳当些了。虽然路况(生活)还是一样复杂,但自己这个“驾驶员”好像稍微从容了那么一点点。
我这“平常心”的实践,没啥高大上的,就是学着跟自己和解,不那么较劲儿了。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,喜怒哀乐都有,然后用点笨办法,让自己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,稍微过得顺心一点。这过程还在继续,感觉挺实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