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聊聊我最近琢磨出来的一个事儿,叫“别回答”。听着有点怪,但实际挺管用的,算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一点小经验。
这事儿得从我之前碰到的一个情况说起。有段时间,总有那么几个人,老喜欢问东问西,有些问题听着就觉得不对劲。我这人也实诚,觉得人家问了,咱就得好好回答,不然显得不礼貌或者好像藏着掖着啥似的。结果?好几次,我发现自己费劲巴拉解释半天,对方根本不是想了解情况,就是想找茬,或者给你下个套,让你说错话,然后抓住不放。
真是吃过几次亏。 记得有一次,一个同事模棱两可地问我项目进度的事,话里话外好像觉得我这边拖后腿了。我当时就急了,噼里啪把所有细节、困难、我们怎么加班加点干的全说了。说完感觉自己特坦诚,心想这下你该理解了?结果人家转头就在会上说:“某某自己都承认了,他们那边确实遇到很多困难,看来是影响整体进度了。” 我当时就懵了,我解释的重点根本不是这个!他完全歪曲我的意思,就挑了他想听的那部分。那次之后,我真是郁闷了好久。
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琢磨了。为啥我非得有问必答?特别是对那些明显来者不善,或者就是纯粹想打听八卦、挑拨离间的问题。我干嘛要浪费口舌,还可能给自己惹麻烦?
我开始尝试“不回答”
后来再碰到类似的情况,我就学精了点。我开始尝试几种不同的“不回答”策略: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- 打太极: 就是不直接回答核心问题。别人问:“你那个方案是不是有点问题?” 我就回:“我们还在仔细评估各种可能性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 模棱两可,让他抓不到把柄。
- 直接转移话题: 这个挺好用的,特别是对付那些喜欢打听隐私的。比如有人问:“你最近是不是手头有点紧?” 我就笑笑说:“不说这个了,你看今天这天气真不错,周末有啥安排没?” 把话题岔开。
- 沉默或者微笑: 有时候,啥也不说,就看着对方笑笑,也是一种回应。对方看你没反应,自讨没趣,可能也就停了。这招对付那种胡搅蛮缠的特别有效,你越搭理他,他越来劲。
- 选择性回答: 不是完全不答,而是只回答你想回答的部分,忽略掉那些有坑的部分。比如人家问:“你这事办砸了,是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?” 我就只说:“这事确实没达到预期效果,我们正在复盘找原因,争取下次做” 只承认结果,不接他那个关于能力的坑。
实践下来,效果还真不错。
最近一次,有个客户拐弯抹角地想打听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些人事变动,问的问题特别刁钻,明显是想套话。我想起之前的教训,就没直接回答他的问题。我只是很客气地说:“这些都是我们内部的正常调整,我们主要还是看怎么能更好地为您这边服务。您上次提的那个需求,我们这边有进展了,我跟您汇报一下……” 很自然地就把话题拉回到工作上了。他也没再继续追问那些敏感问题。
这么做之后,我发现自己省心多了。没那么多因为“说错话”引起的麻烦,也不用费劲去跟那些意图不轨的人周旋。精力都能用在正事上。这并不是说要变得滑头或者不真诚,而是要学会分辨,哪些问题值得认真回答,哪些问题,压根就不该去碰。
这个“别回答”的实践,对我来说,就是学会保护自己,过滤掉那些没必要的干扰和麻烦。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答案,至少,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从我这儿得到答案。守住自己的边界,有时候,沉默或者转移,比滔滔不绝的解释要强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