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就在琢磨和实践一个事儿,我管它叫“一家一”。不是说啥房子、网站,也不是那首歌,就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个生活实践,想让家里头更像个整体,劲儿往一处使。
为啥琢磨这事儿?
主要是觉得,现在家里头有点散。我和我媳妇儿上班都忙,孩子,学这学那的,周末排得满满当当。感觉一家人虽然住一块儿,但各忙各的,凑一块儿的时间少,就算凑一块儿了,心思也不一定在一块儿。有时候你看手机,我看电视,孩子玩平板,不像个家,倒像个合租宿舍。时间长了,感觉差点意思。
我就想,能不能搞个“一家一”的模式,就是说,在某个时间段,或者针对某件事儿,咱们全家就一条心,干一件事儿,或者说,有一个共同的焦点。
开始琢磨这事儿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一开始也没啥头绪,就是觉得得改改。我就先观察,看看平时家里都是啥状态。
- 周末时间:基本是被各种兴趣班、补习班、还有朋友聚会给切割得稀碎。孩子跑场子,大人跟着接送,累得够呛。
- 晚上时间:吃完饭,好像就没啥固定家庭活动了。以前可能还会一起看个电视聊聊天,现在基本就是各自找乐子。
- 目标感:好像除了上班挣钱、孩子学习就没啥全家一起努力的共同目标了,哪怕是个小目标。
看着这些,我就觉得,得找个突破口。不能一下子全改,得慢慢来。
具体咋做的?
我先是找了个周末,家里都闲的时候,开了个简单的“家庭会议”。也没多正式,就是吃饭的时候提了提,说感觉咱们得多点一起干的事儿,不然太散了。
第一步:整合周末时间。
我和媳妇儿一合计,先把周末的一些不那么必要的活动给砍了。比如,有些重复的兴趣班,或者大人的一些效果不大的社交活动。不是说完全不去,就是筛选一下,腾出点整块的时间。
然后,我们约定,每周拿出至少半天的时间,定为“一家一”时间。这半天里头,不安排别的事儿,就是全家一起活动。干啥?一开始也没定死,可以是出去逛逛公园,可以是在家一起做顿饭,或者玩个桌游,看个电影都行。关键是“一起”。
第二步:创造晚间固定“一家一”时刻。
晚上时间比较短,我们就想,能不能每天固定个半小时。比如,晚饭后的半小时,大家都不碰电子产品,就坐一块儿聊聊天,说说今天碰到的事儿,或者一起读本书也行。这个坚持起来有点难,有时候加班回来晚了,或者孩子作业多,就容易打乱。但我们就尽量坚持,断了就再续上。
第三步:设立小小的“一家一”目标。
这个是后来加上的。就是我们发现光有时间还不够,得有点共同的念想。我们就试着设立一些短期的小目标。比如,“这个月我们一起看完一本书”,或者“下周末我们一起尝试做一个新菜”,或者“这个季度,咱们争取一起去爬一次山”。这种小目标不难实现,但能让大家有个共同的期待和努力方向。
后来效果咋样?
刚开始推的时候,家里人也有点不习惯,特别是孩子,觉得占用了他玩的时间。大人有时候也觉得累,想歇着。
但坚持了一段时间,感觉还是挺有效果的。
- 亲近感强了:最明显的就是感觉大家关系更近了。以前可能一周都说不上几句心里话,现在每天聊聊天,周末一起玩,互相了解多了。
- 矛盾少了点:因为沟通多了,有些小误会、小情绪能及时发现和化解,不像以前容易积压。
- 家里氛围好了:感觉家里更有“家”味儿了,不是冷冰冰的。周末一起做饭,厨房里热热闹闹的,感觉特别
- 孩子也有变化:虽然一开始有点抵触,但后来他也能在“一家一”活动中找到乐趣,特别是出去玩或者一起做手工的时候,挺投入的。
这个“一家一”也不是啥灵丹妙药,也不是说搞了这个家里就一点问题没有了。生活嘛总有各种琐事和挑战。但我觉得,这个实践,确实帮我们把心往一块儿聚了聚,让家更像一个整体,一个真正的“一家一”。
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坚持,有时候形式会变变,但核心就是:一家人,一条心,一起做点事儿。 这就是我实践的“一家一”,挺简单的,但感觉挺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