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想聊聊“你说”这三个字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,反正我是碰到过不少次,有时候自己也差点脱口而出。
我第一次对这仨字儿有特别深的感触,是刚工作那会儿。那时候愣头青一个,啥都不太懂,就喜欢追着老员工问问题。有一次,我拿着个报表去问我们组长一个数据是怎么来的,我稍微看看旁边的备注或者之前的邮件就能明白,但当时就是懒,或者说脑子没转过来,就直接去问了。
组长当时正忙得焦头烂额,抬头看了我一眼,然后指了指报表上我没注意到的地方,淡淡地回了我一句:“你说?”
当时我一下就愣住了。那感觉,怎么说,有点尴尬,有点羞愧,好像自己问了个特别傻的问题,显得特没眼力见儿。那语气,明显就是“这还用问?”或者“你自己不会看?”的意思。虽然他也没明着批评我,但这仨字儿比直接说我一顿还让我难受。
后来我琢磨这事儿
从那以后,我就特别留意这仨字儿。我发现,人用这仨字儿的时候,心思可多了去了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- 有时候是真懒得解释。 就像我那组长,可能觉得问题太简单,答案显而易见,多说一句都浪费时间。
- 有时候是带着情绪的。 比如情侣吵架,或者你做了啥让对方不满意的事,你问“你是不是生气了?”,对方回你“你说?”,那里面就全是怨气和失望,意思是“你心里没点数吗?”
- 还有时候,是一种回避。 你问了个比较敏感或者对方不想回答的问题,他不想直接拒绝,也不想撒谎,就用“你说?”把问题给你丢回来,让你自己掂量。这招挺高明的,显得他没直接拒绝你,但实际上啥也没说。
- 偶尔也有开玩笑的。 熟人之间,关系好的,可能用这个来调侃,语气会比较轻松。但这得看场合和语气,不然容易误会。
我自己也反省过。有时候别人问我问题,我心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也是“你说?”。特别是自己很熟的领域,或者觉得对方应该知道答案的时候。但每次话到嘴边,想起当年自己被怼那一下的感受,我就尽量把它咽回去。
为啥?因为我觉得沟通嘛还是直接点对方问问题,不管是真不懂还是想确认,直接告诉他就完了。用“你说?”这种方式,虽然省了口舌,但容易伤感情,也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可能增加隔阂。
现在我学乖了,尽量少用这仨字儿。如果觉得对方的问题有点傻,或者答案很明显,我可能会换种方式,比如“你看看那个文件的第三页是不是有写?”或者“你觉得可能是因为啥?”引导一下,总比硬邦邦一句“你说?”让人舒服得多。
说到底,就是将心比心。 自己不喜欢听的话,就尽量别对别人说。你说?嗯……这回我是真诚地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