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闲来无事,突然想挑战一下自己,看看能不能用代码整点新花样。想起以前听烂了的《世间始终你好》,就琢磨着能不能把它给“码”出来。
说干就干,先是上网搜各种版本的《世间始终你好》的音频,然后下载下来。这第一步就是要把音频文件给扒开,提取里面的音符信息。我用了个Python库,叫librosa,挺好使的,几行代码就把音频文件加载进来了。
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音频数据转换成音符。这部分比较麻烦,涉及到傅里叶变换什么的,反正就是把音频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。然后,我用了一个简单的算法,检测这些频率成分的变化,初步确定了每个音符的起始时间和音高。
光有音符还不行,得把歌词也搞定。我找了个《世间始终你好》的歌词文件,手动对齐了一下时间和音符。这步最费劲,一句一句地听,一句一句地对,眼睛都快瞎了。
有了音符和歌词,接下来就是把它们“画”出来。我想用processing这个工具,它能把代码变成可视化的东西。我写了一段processing代码,根据音符的音高和时间,在屏幕上画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。歌词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。
为了让画面更炫酷,我还加了一些特效。比如,根据音符的音量,让形状的大小发生变化;根据音符的节奏,让颜色闪烁。还加入了一些背景动画,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动感。
把所有的代码都整合起来,运行一下。哇!屏幕上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画面,歌词也一句一句地蹦出来,跟随着音乐的节奏,简直太棒了!虽然跟原版的《世间始终你好》没法比,但自己用代码“码”出来的,感觉就是不一样。
总结一下这回的实践过程:
- 1. 下载音频文件。
- 2. 使用librosa提取音频信息。
- 3. 分析音频数据,确定音符的起始时间和音高。
- 4. 手动对齐歌词和音符。
- 5. 使用processing编写可视化代码。
- 6. 添加特效和背景动画。
- 7. 整合代码,运行并欣赏。
这回经历让我体会到,用代码也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。虽然过程很艰辛,但结果很令人兴奋。以后有机会,我还想尝试用代码“码”出更多的音乐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