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没啥事儿,就琢磨着把张学友那首《定风波》给练练。也不是说要唱得多专业,就是挺喜欢那股劲儿,想自己跟着哼哼,体会体会。
找感觉阶段
一开始嘛就是找来听。网上搜了下,有现场版的,也有录音室的。我个人还是偏爱现场版,感觉那情绪更直接点儿。就反复听,戴着耳机,把旋律先灌进脑子里。这歌,不是那种一听就上头的口水歌,有点儿味道在里头,得慢慢品。
听了几十遍,大概摸着点儿调子了。张学友那嗓子,咱是比不了,但那个感觉,得找准。特别是歌词里写的,“十里洋场”、“潮起潮落”、“穿林打叶”、“花开花落”,这些画面感挺强的,唱歌的时候得带着点儿想象。
开始动手练
光听不练是假把式。我就开始跟着原唱小声哼哼。这一试,好家伙,跟听是两码事。很多地方的气口、转音,听着简单,自己一张嘴就跑偏了。
主要磕在几个地方:
- 那个节奏,不是特别规整的,有点儿叙事的味道,快慢得跟着情绪走。
- 副歌部分,情绪要起来,但又不能喊破了,得收着点儿劲,带着沧桑感。
- 个别几个字的发音和拖音,学友哥处理得很有味道,模仿起来就差点儿意思。
没办法,就一段一段抠呗。找个没人的时候,或者家里人不在,就放开点儿声音练。把难的地方标记出来,反复倒回去重唱。有时候唱得口干舌燥,效果也就那样,有点儿泄气。
磕磕绊绊的过程
练了好几天,算是能勉强把整首歌顺下来了。但总觉得缺点后来琢磨,这歌不是光唱技巧,主要是那个“定”字,还有经历风雨后的那种“波澜不惊”。
我就不想着完全模仿了,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唱。可能技巧上糙点儿,但尽量把那种感觉带进去。唱到那几句“穿林打叶”、“起起跌跌”的时候,真有点儿触动,好像自己也跟着经历了一遍似的。
这过程,怎么说,挺磨人的,但也挺有意思。从一开始的完全抓瞎,到后面能哼出个大概,再到试着加入点自己的理解,一步一步来。就像歌里唱的,过程也是“轰轰烈烈”的。
成果(也就那样)
现在嘛算是“练成”了?也谈不上。就是能自己跟着伴奏完整唱下来,自我感觉还行,至少情绪是对的。虽然跟原唱比那是天差地别,但自己跟自己比,算是进步了。
整个过程记录下来,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听、学、练、琢磨。搞定一首歌,跟搞定个啥小项目似的,得花时间,得有耐心,还得不断调整。这《定风波》,算是给我这段时间添了点儿乐趣,也算是个小小的实践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