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说起Beyond的《声音》这张专辑,我真是百感交集啊!要说这Beyond,那可是我青春年少时期的偶像,家驹的离世至今都让我觉得惋惜不已。而这张《声音》,怎么说呢,它标志着Beyond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,复杂得很。
记得当年次听这张专辑,我还在上高中,用的是那种老式磁带机,咔咔作响的,感觉还挺有味道的。当时听到《声音》这首歌,就被震撼到了。那吉他riff,那鼓点,还有黄贯中的嗓音,简直不要太燃!跟之前家驹时期那种比较抒情的风格完全不同,多了份狂野,多了份力量,感觉就像是在呐喊,在咆哮,在对抗什么东西一样。
当然,也有朋友觉得这张专辑不如以前好听,说少了家驹那种独特的温柔和细腻,变得有点“硬”。我承认,确实少了点什么,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好。毕竟,家驹走了,乐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,总要往前看,寻求新的突破。黄贯中扛起了大旗,他用自己的方式,延续着Beyond的传奇,只是这传奇,已经有了不同的味道。
这张专辑里,我喜欢的除了《声音》之外,还有《困兽斗》。这首歌的歌词写的相当深刻,感觉像是在描述一种挣扎,一种无奈,一种对现实的反抗。那旋律,也是相当有感染力,听着听着,心里就忍不住跟着一起起伏。我记得当时为了听这首歌,把磁带反复听了无数遍,直到磁带磨损得不成样子。
还有《缺口》,这首歌,更是让我感触良多。家驹的离世,对Beyond来说,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缺口,永远也无法填补。这首歌,就像是对家驹的一种悼念,一种怀念,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。听着这首歌,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家驹灿烂的笑容,想起他充满力量的歌声,那种伤感,那种怀念,真是让人难以言喻。
其实,这张专辑整体风格的变化,也反映了Beyond乐队内部的变化。家驹走了之后,黄贯中开始更多地主导乐队的创作和方向,乐队的音乐风格也因此发生了转变。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,总要经历一些蜕变,才能走向成熟。
虽然有人说,这是Beyond重金属的一张专辑,但我觉得,它仍然保留了Beyond的一些经典元素,比如,那份对理想的追求,那份对现实的批判,还有那份对音乐的执着。只是,表达的方式,更加直接,更加激烈。
说实话,要评价这张专辑,还真是挺难的。它既承载着Beyond的过去,也预示着Beyond的未来。它既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,也有让人心碎的悲伤。它既是经典,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。
如果要我用一个表格来总结我对《声音》专辑的感受,大概是这样:
歌曲 | 感受 |
---|---|
声音 | 震撼,力量,狂野,燃! |
困兽斗 | 挣扎,无奈,反抗,深刻 |
缺口 | 悲伤,怀念,告别,感伤 |
其他歌曲 | 各有千秋,值得细细品味 |
《声音》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专辑,它不仅仅是一张音乐专辑,更是一段音乐史的见证,一份对过去的回忆,以及对未来的展望。它承载着Beyond乐队太多的故事,太多的情感,太多的回忆。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,再次聆听,依旧能感受到那种澎湃的力量,那种深刻的情感。 也许,这就是Beyond的魅力所在吧!
你呢?你对Beyond的《声音》专辑有什么样的感受?或者,你喜欢Beyond哪张专辑,哪首歌?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