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yond五人时期?听着就觉得有点遥远,好像上辈子的事儿了。说实话,我小时候可没赶上Beyond火的时候,对他们了解也就是从一些老歌和零星的纪录片里知道的。不过,近重新听了一些他们的歌,才发现,原来Beyond的魅力真的不是吹的! “Beyond五人时期”这几个字,在我看来,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节点,一个乐队发展的里程碑,而不是什么的巅峰或低谷。
想想啊,一个乐队,几个人凑在一起,为了音乐,为了梦想,一起玩音乐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黄家驹、黄贯中、叶世荣、邓炜谦、刘志远,这五个人的组合,短暂却闪耀。他们那时候的歌,现在听起来,依旧能感受到满满的热情和活力,那种青春的躁动,那种对梦想的执着,真的会让人热血沸腾! 你要是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歌,就会发现,从五人时期到后来的四人时期,他们的音乐风格其实也在慢慢变化。这很正常啊,就像人会长大一样,乐队的音乐风格也会随着时间和成员的变化而改变。
我个人觉得,与其纠结于“五人时期”的意义,不如去感受他们音乐本身的力量。那时候的歌,旋律简单,歌词却很走心,表达了年轻人对社会、对人生的思考。不像现在很多歌,旋律复杂,歌词却空洞,听完就忘了。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哈,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嘛。
成员 | 乐器 | 加入时间 | 离开时间 | 个人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黄家驹 | 主唱,吉他 | 1983年 | 1993年 | 灵魂人物,极具才华,嗓音独特,极富感染力 |
黄贯中 | 吉他,主唱 | 1983年 | 1993年 | 吉他技巧精湛,嗓音略带沙哑,个性十足 |
叶世荣 | 鼓 | 1983年 | 1993年 | 稳健的鼓点,是乐队的节奏核心 |
邓炜谦 | 贝斯 | 1983年-1986年 | 1986年 | 较早退出,信息较少 |
刘志远 | 吉他,键盘 | 1986年-1988年 | 1988年 | 短暂加入,为乐队增添色彩 |
记得我次听到《真的爱你》的时候,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。那首歌,旋律优美,歌词感人,表达了对亲人的爱,对家的思念。那种情感,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,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听,都会被感动。 还有《光辉岁月》,这首歌更是Beyond的经典之作,它表达了对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的敬佩,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。这首歌的创作背景,也让我对Beyond的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他们不只是在玩音乐,他们还在用音乐传递一种精神,一种力量。
再说到Beyond的现场演出,那更是震撼人心!网上有很多他们五人时期的演出视频,虽然画质有点模糊,但还是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那种激情和活力。黄家驹在舞台上,就像一个光芒四射的王者,他的歌声,他的表演,都充满了感染力。 想想看,在那个年代,能有这样的乐队,能有这样的音乐,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。
当然,Beyond的音乐里,也有很多比较另类的作品,比如一些比较摇滚,比较激烈的歌曲。这些歌,可能对大众的接受度不是那么高,但它们也展现了Beyond音乐的多样性和创造性。 我觉得,乐队的音乐风格,就像人的性格一样,不可能总是单一的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转变和尝试。 Beyond的音乐,就像一本厚厚的书,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章节,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故事。
有些时候,我会去想,如果黄家驹还在,Beyond会是什么样子?他们的音乐会是什么样的风格? 这当然只是个假设,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假设。但是,他们的音乐,他们的精神,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。 “Beyond五人时期”,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,但它却成为了Beyond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,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,反复回味。
也许,我们每个人对Beyond的理解都不一样,对“Beyond五人时期”的解读也不一样。但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们都曾经被他们的音乐感动过,被他们的精神激励过。
那么,你喜欢的Beyond歌曲是哪一首呢?又是因为什么让你喜欢上这首歌的呢? 我很期待听到你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