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唠唠我自个儿瞎折腾音乐这事儿。主要是讲讲怎么从听个响儿的MP3,慢慢开始琢磨点别的。
一开始咋回事
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有段时间,感觉用手机听歌,不管是啥APP,啥网易云、QQ音乐还是酷狗,来来回回就那样。方便是真方便,打开就听。但是,听久了就觉得有点不得劲儿,好像少了点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好好听几首老歌,总觉得那味儿不太对。
你想,就那个MP3格式,大家都用,方便传播,文件也小。可这玩意儿它压缩得厉害,好多细节都没了。年轻时候没觉得,现在耳朵好像变叼了点,或者是心境不一样了,就老觉得不够听,干巴巴的。
然后我就开始瞎折腾
第一步,找不同格式的歌。
听人说有啥无损格式,什么FLAC、APE之类的,说是音质保留的细节多。我就去网上搜罗,也下了些试试。同一首歌,你仔细对比听,好像是那么回事儿,感觉声音确实饱满一点,不像MP3那么“薄”。但这玩意儿文件大,手机存不了几首就满了,而且也不是所有播放器都支持得那么有时候还卡顿,有点麻烦。
第二步,换播放的家伙事儿。
- 手机APP: 我试过一些号称HIFI播放器的APP,什么海贝音乐,还有些其他的。界面可能做得专业点,支持的格式也多点,有些还有啥音效调节。用起来感觉是比普通APP强点儿,但提升也就那样,没到让我觉得“哇塞”的地步。
- 耳机: 都说好马配好鞍,我就寻思是不是耳机太烂了。也不是发烧友,就咬咬牙,整了个比手机原配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的耳机。换上之后,确实感觉清晰度好了些,以前听不清的一些背景乐器声好像能听到了。
- 播放器/小解码器: 后来又心思活络了,觉得手机推力不够?就搞了个小小的便携播放器,专门听歌用。再后来觉得还不够,又弄了个更小的玩意儿,叫啥USB解码耳放线,插手机上用。这些东西,一级一级加上去,确实能感觉声音在变更干净,更有劲儿了。
折腾到现在咋样了
折腾了一圈,现在听歌确实比最早只用手机听MP3强了不少。细节多了,声音也立体了。但要说有多大翻天覆地的变化,好像也没那么夸张。可能是我设备还不够高级,也可能是我耳朵也就那水平了。
最大的体会是啥?
一个是,好音质确实是要花钱花心思去弄的,从音源文件到播放器、耳机,甚至线材可能都有讲究,是个无底洞。
另一个是,心态也挺重要。以前听MP3方便,走路、坐车随便听。现在稍微讲究点了,反而会找个安静点的地方,坐下来,不干别的,就专门听几首歌。这时候,好像更能听进去歌里的感情,更能体会到音乐本身。
这个“beyond mp3”,对我来说,不光是追求啥技术指标上的提升,更多的是一种听歌方式和态度的转变。从随便听听,到愿意花点心思去体验。虽然过程挺折腾,但也算自得其乐了。就这样,瞎捣鼓呗,反正自己高兴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