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摇滚铁嗓遇上灵魂歌王,动力火车模仿刘欢,是致敬还是冒险?

要说华语乐坛的“反差感组合”,动力火车绝对算一个。一个是草原般辽阔的高音,一个是岩石般坚定的低音,他们用当忠孝东路走九遍唱红了大江南北,成了无数80后、90后的青春BGM——毕竟谁能拒绝两个男人对着天空嘶吼“再一击就重创”呢?可最近这俩“摇滚铁汉”突然在舞台上学着刘欢的样子唱从头再来,西装革履站在聚光灯下,眼神从桀骜变成深沉,台下观众既想鼓掌又憋着笑:这俩人,是不是被节目组逼着“转型”了?

动力火车模仿刘欢

先别急着说“不像”,咱们得聊聊动力火车的“原装版”到底啥样。他们出道那会儿,标签就俩字:高亢。尤秋兴的声音像把利剑,能直接把屋顶掀开;颜志琳的低沉像地底下冒出的岩浆,闷闷地发着烫。唱那就这样吧时,他俩能甩着头发把情歌唱得像摇滚战歌;演NTC新势力更是夸张,俩人穿皮衣戴铆钉,高音飙到现场观众起鸡皮疙瘩。说白了,动力火车的“江湖地位”,就是靠“炸”出来的——你让他们唱情歌,他们能给你唱出“失恋了也要炸了场子”的狠劲。

可刘欢是啥人?那可是被圈内人喊了半辈子的“刘老师”。他唱歌从来不靠“吼”,你听好汉歌,“大河向东流啊”那一句,声压和情感稳得像座山;弯弯的月亮里,一个“夜色这么温柔”能把整个夜的缱绻都揉进旋律里。刘欢的“神”,在于故事感——他的声音里装着半辈子的阅历,唱千万次的问时,你觉得他是在唱外太空的迷茫,唱丁香花时,又好像在诉说自己没说出口的遗憾。有人说刘欢的音域是“人性的宽度”,上能到云霄,下能到地心,每个转音都像在跟你讲故事。

动力火车模仿刘欢

这么一看,问题来了:一个靠“炸”吃饭的摇滚双煞,一个靠“稳”封神的叙事大师,让他们俩“画风碰撞”,到底是“关公战秦琼”还是“火星撞地球”?动力火车自己都说,一开始接到模仿刘欢的任务,手心直冒汗。“我们俩平时唱自己的歌,嗓子越吼越带劲儿,可刘欢老师的歌,得‘收’着唱,得像聊天一样把词送进耳朵里。”尤秋兴在后台偷偷练了三天好汉歌,结果一开口,高音直接飙破了调,把旁边的颜志琳逗得直拍大腿:“你这哪是大河向东,明明是龙王发怒!”

但模仿这事儿,最怕的是“东施效颦”,最怕的是“只学皮毛没学灵魂”。刘欢的歌,内核是“情”,不管是豪情还是深情,都得从心里长出来。动力火车这次模仿,最妙的地方在哪?他们没逼着自己变成“第二个刘欢”,而是把刘欢的“沉稳”和自己的“力量”捏在了一起。比如唱从头再来时,颜志琳的低音没像刘欢那样醇厚如酒,反而带点粗粝的颗粒感,像一块被岁月磨过却依然坚硬的石头;尤秋兴的高音也没飙到天花板,而是像爬坡一样,一句一句慢慢往上顶,最后那句“心还在,梦就在”,既保留了刘欢的叙事感,又带着动力火车特有的“不服输”的劲儿。有观众看完直播说:“平时看他们唱歌总觉得在‘喊’,今天这才发现,原来他们心里也有故事。”

说白了,模仿从来不是目的,致敬才是。刘欢为什么能成为“刘老师”?不是因为他的音域有多高,而是因为他把唱歌当成了“讲心里话”。动力火车模仿他,不是要丢掉自己的“摇滚魂”,而是想告诉听众:“我们也能唱岁月,也能讲故事。”就像他们当年唱那就这样吧时说的:“我们唱歌不是为了惊艳谁,是为了让你在某个深夜,能从歌里听到自己的影子。”

其实娱乐圈最怕的,是歌手把自己“锁死”在一个标签里。有人一辈子唱苦情歌,有人一辈子唱神曲,可真正的好歌手,是能像变色龙一样,在不同的风格里找到自己的“魂”。动力火车这次模仿刘欢,就像给他们的音乐世界开了一扇新窗户——原来摇滚铁汉也能唱岁月静好,原来高音炮也能讲人间冷暖。

最后想问大家:当你听到动力火车唱刘欢的歌时,你更爱他们原来的“炸裂版”,还是这次的“深情版”?或者说,在华语乐坛的星河里,我们到底需要“一模一样”的模仿,还是“带着自己影子”的致敬?反正我是挺期待——下次他们会不会学周杰伦唱东风破?那时候的Rap,该带着点草原的风,还是岩石的硬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