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谁还没在某个深夜扪心自问过:刘欢韦唯的“梦醒的我”,究竟是清醒了,还是放下了?

90年代的华语乐坛,是个连风都带着旋律的年代。那时候没有短视频,没有流量明星,却有少年壮志不言愁的一嗓子热血,亚洲雄风的万丈豪情。刘欢和韦唯,就像天上的两颗星,一个低沉醇厚得像陈年老酒,一个高亢嘹亮得像破晓晨光,照亮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。可谁又能想到,多年后再看这两个名字,竟都藏着个“梦醒的我”——只不过,这清醒里没有怨怼,只有岁月沉淀下来的通透。

先说说刘欢吧。现在一提到他,大家想到的是“娱乐圈教授”,是好声音里那个戴着黑框眼镜、语气温和的导师。可当年,他可是唱着从头再来能让万人落泪的“国民歌王”。1987年,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出,几乎成了那个年代的青春BGM,年轻人为之热血沸腾,中年人为之触动心弦。后来唱弯弯的月亮,又把江南水乡的柔情唱进了每个人的骨子里。可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,他却突然“减速”了——少上综艺,少发专辑,甚至慢慢从大众视野里“消失”了。

很多人说他“不敬业”,可有一次他在采访里说:“歌是唱给耳朵听的,不是唱给数据看的。当唱歌变成表演的重复,我就想停下来问问自己,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”这话听着像“梦醒”,其实更像“归位”。他开始埋头研究西方音乐史,在高校当老师,把台前的光环变成了案前的教案。现在的他,偶尔唱一首旅程,还是会让人热泪盈眶,但更多的时候,他像个守着宝藏的匠人,安静地打磨着自己的热爱。这哪是“梦醒”?分明是在名利场的大梦里,把自己叫醒了——原来真正的成功,不是站在多亮的地方,而是能不能和自己好好相处。

刘欢韦唯梦醒的我

再说说韦唯。她的“梦醒”,或许比刘欢多了几分残酷。90年代的韦唯,简直是“国民女神”的代名词。亚洲雄风唱响北京亚运会,她站在鸟巢的舞台上,红裙子一扬,声音能穿透云霄;爱的奉献传遍大街小巷,连老太太都会跟着哼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”。可谁能想到,这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女人,感情路上却走得跌跌撞撞。她和相声演员牛群那段“姐弟恋”曾轰动一时,最后却以分手收场;后来嫁给富商,生了三个孩子,看似找到了安稳,却在2013年突然传出离婚消息,净身出户,独自带着孩子生活。

那时候的韦唯,经历过从云端跌落的滋味吗?或许有。但在鲁豫有约里,她轻描淡写地说:“以前总想着让所有人喜欢我,后来才发现,能让自己的孩子们喜欢我,比站再大的舞台都重要。”现在的她,很少穿华丽的裙子了,更多的是简单的T恤牛仔裤,在微博上晒孩子做饭,晒自己学弹吉他。有次她发视频,唱了首改编的辣妹子,歌词里唱“我是辣妹子,不怕辣也不怕苦,就怕孩子们没人爱”,底下有人评论:“韦老师,您这是把生活的‘辣’,都酿成了甜。”这哪是“梦醒”?分明是在生活的暴风雨里,把自己拍醒了——原来幸福不是活在别人期待里,而是手里能握住多少真实的温暖。

说真的,刘欢和韦唯的故事,放今天看,简直像一面镜子。现在的娱乐圈,流量来了又去,热搜换了又换,多少人前仆后继地往“名利场”里冲,生怕自己错过了风口。可你看刘欢,在最红的时候选择慢下来;韦唯,在最难的时候选择扛起来。他们没被“梦”困住,而是在梦里找到了醒来的方式——不是否定过去,而是把过去的自己,变成了礼物。

或许我们每个人,心里都藏着个“梦醒的自己”。是考研失败后重新择业的坦然,是失恋后独自旅行的释然,是职场打拼后回归家庭的从容。刘欢有刘欢的清醒,韦唯有韦唯的通透,而我们,也有自己的时区。毕竟,人生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梦?能在梦醒时分,笑着说一句“值得了”,就不算白走这一遭。

所以下次当你觉得迷茫的时候,不妨想想刘欢和韦唯——他们站在过巅峰,也跌落过谷底,最后都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样子。毕竟,重要的不是不做梦,而是在梦醒之后,还能不能勇敢地,对自己说一句:“这一次,我为自己活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