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还记得当年好声音的导师席上,那个总穿格子衫、笑起来眼角带褶的刘欢,和综艺里跳着“本草纲目”的邓超,明明一个站在音乐巅峰,一个活跃在影视综艺,却总有人把他们凑到一起讨论:“刘欢的‘稳’和邓超的‘疯’,怎么就都成了娱乐圈的‘顶流’活法?”

要说刘欢和邓超,八竿子打不着又莫名登对——一个唱了三十多年千万次的问,嗓音依旧是华语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;一个在奔跑吧里“疯”了十季,把“综艺感”玩成了自己的标签。可要是细琢磨,他们倒像娱乐圈的两种“活模板”:一个守得住“老本”,一个敢撕掉“人设”,偏偏都活成了观众愿意买单的样子。

刘欢邓超

刘欢的“不倒神话”:把“专业”刻进了骨子里

提到刘欢,绕不开的是“国宝级音乐人”这顶帽子。但比头衔更硬的,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“轴”。

刘欢邓超

早年间,他凭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大江南北,是顶流歌手中的“知识分子”;后来转型做教授,在中央音乐学院讲西方音乐史,学生排队抢课,说他的课“比综艺还上头”。可就这么个“学界泰斗”,转头就站上好声音的转椅,对着学员掏心窝子:“唱流行音乐,也得懂古典的根。”那年那英被他“骂”到哭,学员张碧晨被他一句“情感要像墨水滴进宣纸,慢慢洇开”点醒,后来夺冠时,她第一句话是:“谢谢刘欢老师,没让我光飙高音。”

有人问他:“如今流量当道,您就不怕被年轻人遗忘?”他摆摆手,手里的保温杯晃了晃:“音乐又不是赛跑,非要争个快慢。我这把年纪了,能把好歌传下去,比什么都强。”你看他演唱会,从不刻意舞美,就一束光、一架钢琴,开口还是弯弯的月亮里那个温柔又坚定的声音,台下跟着唱的,有80后、90后,甚至00后——说“不老神话”,哪是天赋好,分明是把“专业”活成了信仰。

刘欢邓超

邓超的“真性情”:“疯”也是一种另类的敬业

如果说刘欢是“静水流深”,那邓超就是“奔涌的浪花”。从少年天子里意气风发的顺治,到银河补习班里掏心掏肺的爸爸,再到综艺里喊着“we are 伐木累”的班长,邓超好像永远在“打破标签”。

早期他当“偶像派”,片酬能顶半部剧的预算,他却嫌“角色太单薄”,跑去接集结号里的谷子地,在泥里滚了三个月,晒得黑成碳,票房比他以往所有角色加起来还高;后来当导演,拍恶棍天使被骂“烂片”,他不服气,转身就拍银河补习班,为了“让家长孩子看懂”,自己改剧本17稿,主题曲相信未来的MV里,他抱着儿子等等,轻声唱“春天该来都会来”,弹幕瞬间炸了:“原来邓超也有温柔的时候。”

综艺里更是把“真”玩到极致:别人立人设,他自嘲“邓演员神经质”;别的明星cue流程,他举着喇叭喊“快看孙俪画的画,像不像我昨晚打的呼噜?”就连和孙俪上爱情保卫战,他当着全国观众说:“我们家娘娘说了,我以后再打游戏,就把我脚指甲剪了!”逗得孙俪直笑,观众却品出味了:“敢这么‘掉马甲’的,娱乐圈没几个。”

他们的“同款底气”:不迎合,只取悦自己

你说刘欢“守旧”,他守住了音乐的本真;你说邓超“疯魔”,疯出了演员的边界。仔细琢磨,他们其实踩着同一个节奏——不管别人怎么定义“成功”,自己心里有杆秤。

刘欢年轻时拒绝过无数天价商演,理由是“歌词太俗”;邓超巅峰时减产,理由是“想多陪陪孩子”。有人笑他们“傻”,可转过头看:刘欢的歌传了三十年,邓超的角色刷了十几遍,这“傻子”当得,不比追着流量跑的“聪明人”活得长久?

所以啊,下次再讨论“谁才是娱乐圈真顶流”,不妨想想那个在舞台上的刘欢,和那个在综艺里的邓超——一个用实力说话,一个用真心换脸,他们告诉我们:娱乐圈的活法千万种,能把自己活明白的,才是赢家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