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说“记住磁带”,我们究竟在记住些什么?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深夜翻箱倒柜,翻出一盒积灰的磁带,手指拂过那印着褪色歌词的塑料壳,把磁带“咔哒”一声按进随身听,耳边瞬间响起那带着电流杂音的前奏——仿佛突然被拉回了某个夏天,蝉鸣、自行车铃声、课桌上刻的名字,都跟着旋律活了过来。

刘欢记住磁带

前几年在音乐纪录片流媒体时代里,刘欢坐在堆满黑胶和CD的工作室,手里摩挲着一盒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磁带,突然说了句:“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懂,那时候做音乐,就是要‘记住磁带’。”

这句话像颗小石子,在很多人心里砸出了圈。记住磁带?记住的到底是磁带本身,还是那个和磁带绑在一起的时代?

刘欢记住磁带

刘欢的磁带:是“笨办法”,也是“真功夫”

要聊刘欢和磁带,得先回到80年代——那个随身听是“四大件”之一,一盒正版磁带要花掉普通人半天的工资。刘欢刚成名那会儿,手里的“家伙事儿”不是顶级录音棚,而是一台卡式录音机。

“那时候没有Pro Tools,改错只能靠磁带倒带。”一次采访里他笑着说,弯弯的月亮里那句“骂了声这世道”,第一次录到一半,电话铃突然响了,等挂了电话再接,情绪怎么也回不去了。最后是靠“用磁带反复听开头,顺着当时的呼吸节奏卡进去”,才找到了那股子“带着烟火气的劲儿”。

更绝的是翻录文化。那时候谁要是弄到刘欢原声带的“母带”(其实也就是第一代翻录带),整个宿舍楼都能跟着沾光。“我见过北影学院的同学,把亚洲雄风翻录了七八遍,每盘盒子上都用不同颜色笔写‘欢哥威武’‘李娜高音’。”刘欢团队的助理回忆,“后来欢哥知道了,还特意说‘翻录也好,能让更多人听到’,现在想想,这才是‘物理传播’的温度。”

对刘欢来说,磁带从来不只是载体,是“和音乐最直接的对话”。他说:“磁带会‘记住’你的每一次呼吸,压在轨道上的情绪,比数字音轨里的‘自动化修音’真实得多。”

磁带时代的音乐江湖:没有滤镜,只有“熬出来的好”

现在的音乐人做歌,鼠标点几下,修音、混音、加特效,三两天就能出成品。但刘欢总说:“以前做歌,是‘熬’出来的。”

磁带时代,没有“热搜”和“短视频”,一首歌能不能火,全靠“耳朵”投票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,刘欢唱亚洲雄风,制作团队为了找那个“冲破云霄”的高音,在棚里熬了三天。第一天录一遍,刘欢说“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着”;第二天加喝热水,练声两小时,录出来“还是差那么股劲儿”;第三天凌晨,制作老师突然说“把磁带倒到开头,你跟着心跳走”,结果刘欢对着录音机上的“电平表”,心跳声和高音完美融合,成了后来那版经典。

那时候“听歌”是种“仪式感”。没有歌单推荐,全靠电台DJ“每周一歌”,或者朋友间交换磁带。“我上学那会儿,省下早饭钱买弯弯的月亮,到校路上听20遍,歌词本上抄得歪歪扭扭,但每句都能背下来。”一位90后乐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磁带收藏,“现在想找这种感觉,打开APP搜‘复古歌单’,反而觉得‘隔了一层’。”

还有那些藏在磁带B面的“彩蛋”。很多歌手会在专辑最后加一段“悄悄话”,比如毛阿敏渴望的结尾,是她和刘欢的对话:“欢哥,这歌我唱得还行吗?”“行,就是下次别偷偷吃巧克力了,嗓子受得了吗?”这些未经剪辑的“碎碎念”,比现在的“花絮”更戳人。

“记住磁带”,其实是记住“慢慢打磨”的自己

为什么刘欢一句“记住磁带”,会让那么多人共鸣?

因为大家突然意识到:我们现在太“快”了。快到听歌只看30秒试听,快到创作只求“抓耳”,快到连感情都是“快餐式”的。而磁带时代,教会我们的是“慢”——慢慢听一首歌,慢慢琢磨一句词,慢慢喜欢一个人。

“现在修音技术这么好,但很多歌听多了就觉得‘没味道’。”一位老音乐人叹气,“以前录磁带,歌手唱不好,制作人会让他‘再来十遍’,直到唱得自己流泪;现在修音软件一开,‘嘶吼’能变‘轻吟’,但那种‘拼尽全力’的劲儿,没了。”

刘欢说:“记住磁带,不是要倒退回过去,而是要记住那个‘对作品较真’的自己。”就像他现在做中国好声音,依然会要求学员“先听完一遍完整版本,不许打断”,因为他觉得:“音乐的‘记住’,从来不是靠速成,是靠时间沉淀下来的‘诚意’。”

我们该“记住”什么?

前几天整理旧物,翻出自己那盒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磁带,外壳已经磨得发白,磁带边缘还粘着当时用透明胶带补过的裂缝。按下播放键,第一声电流杂音响起,突然就想起小学放学路上,和同桌一起听歌,边听边唱,唱到“小船儿推开波浪”时,故意对着河里扔石子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,却笑得前仰后合。

原来磁带带走的从来不是声音,是那个“因为一首歌就能开心一整天”的自己。

刘欢说“记住磁带”,或许也是在提醒我们:在这个什么都想“快进”的时代,别忘了给生活留点“倒带”的时间。偶尔停下来,听听老歌,想想那个曾经“慢慢打磨热爱”的自己,你会发现——原来最好的时光,从来都藏在我们愿意“记住”的细节里。

所以,你最近一次“完整听完一首歌”,是什么时候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