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华语乐坛的常青树”。从千万次的问到好汉歌,他用浑厚嘹亮的嗓音唱了几十年,成了无数人心中“实力派”的代名词。但鲜少人知道,这位舞台上的“定海神针”,其实和“股骨头坏死”这个病缠斗了12年。从最初拄着拐杖上台,到如今能重新开口唱歌,他的故事里藏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,也藏着一个男人对舞台的执拗。
病来如山倒:从“没事儿”到站不住,只用了一个月
时间拉回到2010年,那时候的刘欢正是事业最红火的时候——不仅在各大综艺里频频露面,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当着教授,课业、演出两头跑。可就在那年秋天,他突然感觉右腿不太对劲:“当时就是觉得胯疼,以为累着了,揉揉、贴膏药就好。”他没当回事,照样排练、上课,直到有一天站起身,腿突然一软,整个人差点栽在地上。
“当时我愣住了,右腿像是不属于自己一样,使不上劲儿。”刘欢后来在采访里回忆,去医院一查,结果像晴天霹雳——双侧股骨头坏死,右腿已经严重变形,必须立刻治疗。医生说这病可能跟他年轻时酗酒、长期熬夜,以及后来过度劳累有关,但具体原因,谁也说不清。
拿到诊断书那晚,刘欢在病房里坐了一夜。他想起女儿才几岁,想起观众期待的眼神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我不能倒下,我还能唱。”
熬过3次手术,从舞台到轮椅:他最怕的“不是疼,是唱不了”
为了保住腿,刘欢接受了最直接的治疗——手术。第一次手术是“髓心减压”,医生在他股骨头上打了几个孔,想让血液重新流通;第二次是“植骨”,从身上取骨头坏死的部分补上;第三次更复杂,换了人工关节。“每次做完手术,麻药劲儿过了就是疼,疼得睡不着觉,整宿整宿用止痛药。”刘欢说,他怕的不是疼,是怕疼到连唱歌都费劲。
手术最难的,不是身体上的痛苦,是心理上的落差。以前在舞台上,他能一站就是两小时,唱完弯弯的月亮还能加一首从头再来”;可手术后,他连站10分钟都困难,必须拄着拐杖。“有一次录节目,我拄着拐杖上台,底下观众都愣了,有人小声说‘刘欢老师怎么了’,我听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”
最让他崩溃的是2012年,做完第三次手术,医生严令:“必须卧床休息半年,右腿绝对不能受力。”那段时间,他彻底告别了舞台,连家里的楼梯都爬不了,妻子梦鸽每天用轮椅推他进出房间。“有天晚上,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胡子拉碴,头发也掉了不少,突然问自己‘刘欢,你还能唱歌吗?’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。”
“再不唱就真废了”:他从轮椅上“站”回了舞台
卧床的日子,刘欢没闲着。他让家里人把音响搬到床边,躺着听以前的老歌,跟着小声哼唱。“医生说不能动嗓子,我就偷偷练,反正没人听见。”他还开始研究幕后工作,给新人写歌、做音乐总监,“虽然不能上台,但心还在音乐里,就没觉得白活。”
2015年,他试着站起来了。一开始只能扶着墙走几步,后来慢慢能拄着拐杖在客厅溜达。2018年,他参加歌手,终于时隔多年重新站上舞台。上台前,他对着镜子整理西装,右腿还是有点不听使唤,但他深吸一口气,开口唱了从头再来”的第一句,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
“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,这些年疼的、熬的,都值了。”刘欢后来在节目里说,“我当时就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的病友,别放弃,只要你心里还有念想,就还能站起来。”
现在,他唱得更慢了,却更“稳”了
如今的刘欢,虽然公开演出少了,但只要有机会,他还是会站上舞台。只是观众发现,他的歌好像“变了”——以前唱好汉歌”高亢嘹亮,现在多了几分沉稳;以前一场唱七八首,现在只唱两三首,却每首都用心。
“老毛病了,不能太累,唱两首歌就得歇歇。”刘欢笑着说,但他不觉得这是遗憾,“现在的声音,可能不如年轻时亮了,但我唱的每一个字,都有我自己的故事。”平时他不抽烟、不喝酒,每天坚持做康复训练,甚至开始练太极,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这话我以前不听,现在懂了。”
去年,他女儿考上了大学,他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,配文:“小姑娘长大了,爸爸也能陪你逛逛校园了。”照片里,他不用拄拐杖,走得稳稳当当,右腿虽然还有点跛,但脸上的笑容,比舞台灯光还亮。
写在最后:比舞台更重要的,是“好好活着”
刘欢的故事,可能比他的歌更让人动容。股骨头坏死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,12年里,他扛过3次手术,经历过从舞台到轮椅的落差,却始终没放下对音乐的热爱。如今他不再执着于“唱得多厉害”,而是学会了“慢慢来”,因为经历过失去,才更懂得珍惜。
其实,每个认真生活的人,都有自己的“股骨头坏死”——可能是工作的压力,可能是生活的磨难,可能是身体的病痛。但就像刘欢唱的那样: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。”人生这场“演唱会”,重要的不是唱得多高,而是能不能唱到最后一拍。
所以,如果你此刻也正经历难熬的日子,不妨听听刘欢的歌,想想那个拄着拐杖上台的“老头儿”——他教会我们:再难的路,一步一步走,总能走过去;再暗的夜,一点点熬,总能看见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