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57岁刘欢为何捧素人学生上热搜?他和肖芷倩的故事,藏着娱乐圈最稀缺的真诚

上周,刘欢带着学生在音乐节舞台上的片段突然刷屏——当那个名叫肖芷倩的女孩清唱完自己写的歌,台下数千人跟着合唱副歌的画面,让无数人突然意识到:原来有些真心,真的能在娱乐圈里扎下根来。

很多人看完视频都在问:刘欢是谁?那个肖芷倩又是谁?怎么一个顶流音乐人,会突然和一个素人学生上了热搜?

但如果你细看两人的故事,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“突然”。从肖芷倩第一次在课堂上紧张地弹琴开始,到后来刘欢拿着她的demo跑遍唱片公司,再到如今站在舞台上为她“作陪衬”,这段师徒情里藏着的,远比热搜标题更动人的东西。

刘欢肖芷倩

一、被顶流“盯上”的素人学生:她到底凭啥?

肖芷倩第一次走进刘欢的课堂时,其实是个连五线谱都认不全的“门外汉”。她大学学的根本不是音乐,是市场营销,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策划,直到23岁那年,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KTV里把自己写的第一首歌哼给朋友听。

“当时刘欢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,”肖芷倩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,“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demo发给他,想着要是能被骂两句也值了,结果他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,跟我说‘你这旋律,我们得聊聊’。”

刘欢后来在采访里提到这首歌时,用了“震惊”两个字。“她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,但旋律里有种难得的真诚——不是那种刻意讨好市场的‘爆款感’,就是‘我想说句话’的冲动。”

就这样,肖芷倩成了刘欢课堂上“最特殊”的学生。别的学生学乐理、练技巧,她从最基础的视唱练耳开始,常常在琴房待到深夜。刘欢为了帮她补基础,把自己的演出档期往后挪,有空就带着她去录音棚,“哪怕只是改几个和弦,我也会告诉她为什么这里用C调比G调更戳心”。

有学员偷偷拍下过刘欢教肖芷倩的画面:57岁的乐坛泰斗蹲在地上,指着乐谱上的一处音符,像个老学究一样跟她“较真”,“你看,这里要是升高半音,就像说话时突然哽咽了一下,你试试?”

二、刘欢的“固执”:比起流量,他更怕“好苗子烂在地里”

说起来,刘欢在娱乐圈里的“固执”是出了名的。当年他唱好汉歌时,为了保留原曲的粗粝感,硬是把编曲老师的交响乐版改成了更接地气的民乐配器,结果被不少人吐槽“不够大气”,但他坚持:“歌曲的灵魂是老百姓的烟火气,太精致了就假了。”

这种“固执”,在他捧肖芷倩的时候体现得更明显。去年有唱片公司找到刘欢,说愿意花大价钱签下肖芷倩,但条件是“把歌写得‘甜’一点,像现在抖音上那种神曲”。刘欢当时直接回绝了:“她的歌不是那种‘听完就忘’的糖,是得慢慢品的茶,你们等得起吗?”

为了帮肖芷倩保持创作时的“纯粹”,刘欢甚至推掉了好几档综艺,“那种节目里,三十秒就要出效果,哪有时间让她讲自己写歌时的故事?观众只记得旋律,记不了背后的喜怒哀乐,这不是我想看到的音乐。”

前段时间,肖芷倩发了首新歌长大,写的是刚毕业时在城市的迷茫。歌里有一句“我把心事折成纸飞机,却忘了风往哪里吹”,刘欢听了整整循环了一晚上,第二天就发给所有认识的人:“你们听听,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吗?”

三、比热搜更珍贵的,是娱乐圈里的“真心换真心”

其实刘欢带过的学生不止一个,但为什么唯独肖芷倩的事能引发这么大的共鸣?

大概是因为在这个“流量至上”的年代,太多人习惯了“急功近利”:新人出道靠炒作,歌曲走红买数据,连上节目都要先炒个“师徒矛盾”的话题博眼球。而刘欢和肖芷倩的故事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娱乐圈里最稀缺的东西——耐心。

刘欢从不对外界说“我有多器重她”,但在肖芷倩的演唱会上,他会悄悄坐在最后一排,像普通粉丝一样跟着鼓掌;当有人质疑“一个教古典乐的,怎么带流行歌手”时,他会说“好音乐没有边界,只有懂不懂人心”;甚至有次肖芷倩因为压力大偷偷哭,他没有讲大道理,而是带着她去胡同口吃炸酱面,一边吃一边说:“我刚出道时,专辑卖了不到五千张,照样在街边弹琴给路人听。”

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支持,比任何炒作都更有力量。就像有网友说的:“现在看多了资本包装的‘神仙友情’,突然发现,原来前辈带新人,真的可以不是因为利益,就是因为‘这孩子值得’。”

说到底,刘欢和肖芷倩的故事,哪是什么“乐坛伯乐识千里马”的狗血剧本?它只是一个57岁的音乐人,愿意花时间等一个素人学生慢慢长大;一个23岁的新人,还敢在这个浮躁的圈子里,写那些“不够甜但够真”的歌。

这样的故事,或许不会每次都上热搜,但只要有人还在坚持“用心换真心”,就总能让相信“好作品能说话”的人,心里热乎乎的。

毕竟,谁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,是被真心对待的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