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华语乐坛“宝藏大叔”,刘欢绝对排得上号。很多人熟悉他,是因为好汉歌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或是中国好声音里戴眼镜的导师形象。但鲜少人知道,这位舞台上的“实力唱将”,私下还是个为孩子“写作业”的“音乐老爸”。他写的那些给孩子听的歌,没有炫技的高音,没有复杂的编曲,却像春天的细雨,悄悄落在孩子心里。今天我们就来唠唠:刘欢到底给孩子写过哪些歌?这些歌里又藏着他对教育的哪些小心思?
小乌鸦爱妈妈:
一句“妈妈老了,我要养她”,胜过100句说教
提到刘欢给孩子写的歌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小乌鸦爱妈妈。这首歌旋律简单到像童谣,歌词也特别直白:“小乌鸦,回到家,妈妈年老啦,妈妈老了不能飞,我来喂她吃饭呀……”但就是这么几句朴素的词,却成了无数孩子学唱的第一首“感恩歌”。
刘欢在一次访谈里说,这首歌是女儿刘一丝小时候吵着要听的“睡前故事”。“她总问我‘爸爸,小乌鸦真的会喂妈妈吃饭吗?’我就跟她说,爱就是看到妈妈累了,给她捶捶背;看到奶奶老了,给她端杯水。”原来他写这首歌,根本不是“创作”,而是把“孝顺”这样的大道理,变成了孩子能听懂的小故事。现在很多幼儿园老师都爱用这首歌教孩子感恩,因为歌声里的情感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穿透力。
鲁冰花:
“夜夜想起妈妈的话,闪闪的泪光鲁冰花”,他给了孩子的乡愁一个出口
你可能不知道,经典电影鲁冰花里的同名主题曲,最早其实是刘欢为女儿改编的童谣原版。当时刘一丝刚上幼儿园,每天放学都会捡些小石子、小花瓣回家,刘欢看着女儿怀里的小玩意儿,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,也是这样蹲在田埂上摘野花。于是他把“鲁冰花”这个意象写进歌里,用“闪闪的泪光”串起孩子的纯真和大人的牵挂。
“这首歌没有刻意教孩子什么,就是让他们知道,想念一个人、想念一个地方,是很自然的事。”刘欢说。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,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,更少有机会表达“乡愁”。但刘欢用这首歌告诉我们:孩子的情感也需要出口,哪怕只是一句“妈妈的花”,也可能藏着他们最柔软的心事。
笑比哭好:
他告诉孩子:快乐不是“考第一”,而是学会对自己说“没关系”
去年刘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过一段视频:女儿刘一丝对着镜头唱笑比哭好,跑调了也不笑场,反而一脸认真地唱“笑比哭好,快乐总比烦恼多”。这首歌是刘欢早年为自己写的儿歌,后来成了女儿的情绪“小开关”。
“一丝小时候考了85分哭鼻子,我就放这首歌给她听,说‘你看歌词写的,烦恼多不多,咱们笑一笑就过去啦’。”刘欢说,他写这首歌的初衷,就是想告诉孩子:快乐不是“永远赢”,而是“输了没关系,哭完咱还能笑”。现在的家长总纠结孩子的分数,但刘欢却用旋律告诉咱们:比起“考多少分”,会不会调节情绪、能不能接纳自己,才是更重要的能力。
他给孩子写的歌,从不说教,只用故事“种”道理
翻看刘欢为孩子写的歌,你会发现一个规律:他从不会直接说“你要孝顺”“你要勇敢”,而是用小乌鸦、鲁冰花、小笑脸这些具体的东西,把道理“藏”在故事里。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:“孩子不是白纸,他们是小小的哲学家,你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懂,但你用一个好玩的故事,他们自己就会悟出真相。”
小树叶里,他用树叶的飘落教孩子“分离不是结束”;小星星里,他加上“你眨眨眼睛,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”的歌词,告诉孩子“陪伴是无声的语言”;甚至连两只老虎这样的经典儿歌,他都会改编成“跑得快,不骄傲,摔倒了,自己爬起来”的版本——这些歌就像一颗颗种子,在孩子心里慢慢发芽,长成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温柔。
写在最后:刘欢的“育儿课”,是每个家长都能学到的“温柔教育”
其实刘欢给孩子写歌,从没想过要“成为儿歌创作者”。他只是想成为一个“会唱歌的爸爸”,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,陪孩子长大。而这些歌里藏着的,不仅是音乐人的巧思,更是一位父亲的智慧:教育不是“塑造”,而是“守护”;不是“告诉孩子道理”,而是“和孩子一起感受道理”。
下次当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时,或许可以学学刘欢——编个简单的小曲,讲个温柔的小故事,说不定你会发现:比起你说一万句“你要怎样”,孩子更愿意跟着你的旋律,慢慢长大。毕竟,最好的教育,从来都是“陪伴”本身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