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相思,藏着他从未说出口的半生情愫?

要聊“刘欢”和“相思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枉凝眉——那个唱了三十年,至今提起仍让人心头一颤的“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”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当刘欢站在聚光灯下,用低沉醇厚的嗓音唱出“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,怎经得秋流到冬,春流到夏”时,他唱的,到底是林黛玉的相思,还是自己藏在旋律里的半生故事?

一、 枉凝眉里的“相思”,是写给所有人的遗憾

1987年,电视剧红楼梦剧组挑了整整三年,才找到刘欢唱枉凝眉。26岁的他,还不是后来被叫“刘老师”的歌坛泰斗,只是中央音乐学院里爱弹琴、爱写歌的青年教师。当时没人想到,这个穿着白衬衫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,会用一把吉他,把宝黛之间“若说没奇缘,今生偏又遇着他”的遗憾,唱进了全国人的心里。

刘欢的相思

刘欢后来回忆,录这首歌时没想过要“突破”,只是觉得“林黛玉的相思,不是小情小爱,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”。他的嗓音里没有刻意的煽情,倒像是在讲一个老故事——平静的语气里,藏着压不住的酸楚。比如唱“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”时,他会不自觉地拖长尾音,像是在叹息,又像是在问:这世间所有的求而不得,是不是都逃不过一个“等”字?

这首歌火了,火到30年后,年轻人刷短视频时还是会配上枉凝眉的片段,配文“听到这句破防了”。刘欢说:“可能因为‘相思’这东西,从来不会过时。年轻人的爱而不得,老一辈的物是人非,都在这旋律里了。”

二、 从弯弯的月亮到好汉歌,他的“相思”是对故土的眷恋

如果说枉凝眉的“相思”是古典的、含蓄的,那弯弯的月亮里的“相思”,就是鲜活的、带着泥土味的。1990年,刘欢唱出“夜色多美好,弯弯的月亮,我的心上,你多明亮”,没有华丽的编曲,就像坐在故乡的院子里,对着月亮跟邻家女孩说话。

这首歌的创作背景,是他对学生时代生活的回忆。那时他常和同学坐在操场上,看月亮讨论理想。“弯弯的月亮”是意象,更是对“简单日子”的想念——想念母亲做的饭,想念放学路上卖花的小贩,想念那个“不怕输”的自己。后来他每次演唱会唱这首歌,都会说:“现在大家都飞得很高,但别忘了抬头看看弯弯的月亮,那里有我们的根。”

这种对“根”的相思,在1998年的好汉歌里又变了味道。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唱的是梁山好汉的豪情,可刘欢把它唱出了江湖的苍凉——不是“闯荡江湖”的兴奋,而是“不知归期”的漂泊感。后来他才透露,录这首歌时自己刚从国外回来,看到高楼大厦下的陌生感,突然懂了“好汉”的“相思”:不是想酒肉,是想家乡的一碗热粥,想小时候一起爬树的小伙伴。

三、 从“歌坛常青树”到“音乐匠人”,他的“相思”是对艺术的执着

65岁的刘欢,现在被更多人叫“刘老师”。他在音乐学院带学生,参加综艺声生不息时,会手把手教年轻人“怎么用气唱歌”,也会皱着眉说:“现在的歌,总缺点‘磨’的功夫。”

这个“磨”字,藏了他对音乐的“相思”。1993年,他为了唱千万次的问,连续一周泡在录音棚,反复改旋律,制作人急了:“刘欢,差不多就行了!”他却说:“总觉得这句没到心里去,就像没说完的话。”这种“不放过每个音符”的执着,其实就是对音乐最纯粹的相思——想写出能让人记住一辈子的歌,想让自己的声音成为“时光的容器”。

去年,他在演唱会上唱了首新歌老街坊,没有华丽的舞台,就坐在钢琴前,唱“北京的胡同,北京的太阳,一声问候,温暖了心房”。有观众拍到,他唱着唱着抹了把眼角。后来采访他说:“唱到‘槐树又开了花香’,忽然想起小时候爬的那棵槐树,早被砍了。可旋律一起,那树好像又站在那儿了——这就是音乐的魔力,能把你想的、念的,都还给你。”

四、 刘欢的“相思”,为什么总能戳中人心?

说到底,刘欢的“相思”,从来不是“自说自话”。他唱枉凝眉,唱的是所有人的遗憾;唱弯弯的月亮,唱的是每个人的乡愁;唱老街坊,唱的是我们对“旧时光”的想念。他的声音里没有“技巧的炫耀”,只有“真诚的分享”——就像坐在你对面,跟你聊天一样,把心里的故事、没说完的话,都藏进了旋律里。

有次记者问他:“您觉得您最打动听众的歌,是哪首?”他笑了笑,说:“不是我选的歌,是听众选的歌。他们觉得哪首唱到了心里,那首歌就是我对他们的‘相思’。”

这话听着温柔,却藏着最实在的道理: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是“我给你看什么”,而是“你想看什么”。就像刘欢的“相思”,从来不是“我想唱什么”,而是“你想听什么”。

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闭上眼睛听听——那低沉的嗓音里,可能藏着你自己的故事,藏着你没说出口的想念,藏着我们这代人,都懂却说不清的“岁月的滋味”。

毕竟,有些“相思”,不用说出来,旋律一到,就都懂了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