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从头再来”成了中年人的毒鸡汤,刘欢凭什么把它活成了光?

总有那么一首歌,像刻在DNA里的老唱片,在某个深夜加班后、职场失意时、生活难以为继的瞬间,突然在你耳边循环播放——“心若在,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;看成败,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刘欢的从头再来,当年被无数人奉为“打鸡血神曲”,可这些年听下来,有人把它挂在嘴边当口号,有人却把它当成失败者才需要的安慰。但刘欢用几十年的人生告诉所有人:“从头再来”从来不是廉价的鸡汤,而是把跌倒的伤疤酿成酒的清醒,是阅尽千帆后,依然敢对生活说“我愿意”的底气。

刘欢的从头在来

从“国民歌王”到“隐退”,他不是跌落,是主动“换跑道”

要说刘欢的“头”,得从1987年说起。那一年,28岁的他在央视第四届青歌赛上,穿着普通的衬衫,抱着吉他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。评委们说他的声音“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,带着地心深处的力量”,电视机前的观众记住了这个眼睛不大、歌声却能劈开云层的年轻人。后来的几十年,他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弯弯的月亮唱进了江南水巷,好汉歌吼出了水浒英雄的肝胆,千万次的问撑起了北京人在纽约的漂泊与挣扎。他拿遍国内外音乐大奖,是名副其实的“国民歌王”,演唱会场场爆满,歌词本被年轻人抄了一本又一本。

刘欢的从头在来

按理说,这样的“顶流”,应该稳坐华语乐坛的头把交椅。可偏偏在2000年左右,刘欢突然淡出了主流视野。有人说他“过气了”,有人说他“被雪藏”,直到后来大家才明白:他主动“按下暂停键”的原因,藏在一个“沉默的角落”。

2000年,刘欢被确诊为“股骨头坏死”。这意味着什么?对于一个靠声音吃饭、常年需要舞台表现力的歌手来说,这几乎是职业生涯的“死刑”。医生告诉他:必须立刻停止高强度工作,否则可能终身瘫痪。那几年,正是华语乐坛最热闹的时候,周杰伦、孙燕刚冒头,新人辈出,演出邀约像雪片一样飞来,可刘欢一张张都退了。他把自己关在家里,听着CD里的老歌,看着窗外人来人往,第一次觉得“原来人生不是只有舞台”。

但他没有消沉。养病的日子,他把时间泡在了书房和课堂上——他是外经贸大学的老师,以前忙演出总备课到深夜,这下正好把课程打磨得更通透;他开始研究西方音乐史,从巴赫到披头士,把流行音乐的“根”一点点挖出来;他甚至跟着视频学做菜,给妻子和李咏(彼时还是他的好友)打电话炫耀:“我今天居然炖了一锅完美的红烧肉!”

有人问他:“刘欢,你甘心吗?从‘歌王’变成‘普通人’?”他笑得特别坦然:“甘心啊。以前唱歌是‘靠嗓子’,现在讲课是‘靠脑子’,做菜是‘靠生活’——都是‘过日子’,没什么高低。”

“从头再来”不是卷土重来,是把“失去”变成“礼物”

2006年,刘欢站在了开心辞典的舞台上,不是作为嘉宾,而是作为主持人。他西装革履,头发比以前短了,眼神却比年轻时更亮。屏幕前的观众突然发现:这个“消失”了几年的男人,不仅没被岁月磨平棱角,反而多了几分平和与厚重。

后来,他陆续参加了我是歌手声临其境等综艺,每次出现都像“老朋友归家”。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,他唱弯弯的月亮时,没有炫技,只是闭着眼睛轻轻哼唱,台下却有无数人跟着流泪——因为大家知道,这首歌他唱了三十年,可这一次,声音里多了父亲般的温柔。在声临其境里,他为狮子王里的木法沙配音,那低沉有力的声音穿透屏幕,连00后观众都感叹:“原来这才是中国好声音的声音!”

有人问他:“刘老师,您这次‘复出’,不担心被年轻人比下去吗?”他挠挠头,露出标志性的憨笑:“比什么比?我比你爸年纪都大啦!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冲劲,我有我的‘老底’——这‘老底’不是过去拿过多少奖,而是摔过多少跟头,爬起来时拍了拍土,发现‘哦,原来这儿也能走’。”

是啊,刘欢的“从头再来”,从来不是“卷土重来”的执念,而是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的智慧。他不是在“挽回失去的巅峰”,而是在“重建生活的秩序”:教学生时,他把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揉在一起,告诉年轻人“音乐的本质是情感,不是技巧”;做节目时,他从不把“前辈”架子端在脸上,而是认真听年轻人的创意,甚至向90后导演请教“怎么拍年轻人爱看的镜头”;生活中,他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,陪女儿练琴,给妻子做饭,周末带着全家去公园喂鸽子——他终于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“普通人”,可这个“普通人”的活法,却比当年“歌王”的光环更让人敬佩。

2019年,刘欢在一场音乐分享会上说:“有人问我‘从头再来’是不是唱给别人听的?其实我是唱给我自己听的。人这辈子,哪有那么多‘一蹴而就’?今天栽了个跟头,拍拍土,明天换个方向走,说不定就看见新风景了。”台下掌声雷动,有个大学生站起来问:“刘老师,我们现在找工作、找对象,总是不顺利,是不是也需要‘从头再来’?”

刘欢沉思了一下,反问:“你觉得‘从头再来’是什么?是回到原点,重头再来一次吗?不是。它是‘把现在的自己,当成一个新的起点’——你这次找工作没成功,不代表你不行,可能是这个岗位不适合你;你这次恋爱没谈好,不代表你不配被爱,可能是你们还没遇到对的时机。别急着否定自己,换个心态,‘再来’一次试试?”

没人有“主角光环”,但人人都能活成自己的“光”

这些年,我们见过太多“一夜爆红”的明星,也见过太多“跌落神坛”的偶像,可刘欢的故事,却像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他让我们突然明白:所谓“成功”,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,而是跌倒后敢不敢拍拍土,说“我还能试试”;所谓“从头再来”,不是逼自己回到18岁,而是在40岁、50岁、60岁时,依然对生活保持好奇和热爱。

他62岁了,现在很少参加商业演出,偶尔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唱一首新写的歌,歌词里写着“日子像茶,慢慢泡才有味道;人生像路,慢慢走才看得清风景”。他没有追逐流量,没有迎合市场,只是静静地守着自己的“小天地”,却活成了很多人心中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所以,当你觉得生活难以为继,当你觉得“已经完了”的时候,不妨听听刘欢的从头再来——不是把它当成口号,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提醒:人生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一场马拉松。暂时的落后,不算输;暂时的停步,不算败。重要的是,你有没有勇气把“现在的自己”,当成一个“新的起点”,重新出发?

毕竟,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巅峰,但每个人,都可以在跌倒后,活成自己的光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