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要是五年前有人问"你知道刘欢最近在忙啥吗",大概率会有人说"那不是歌手里那个幽默风趣的光头大哥吗?"可现在再提,不少人可能得愣一下:"刘欢?好像好久没见他了。"疫情这三年,娱乐圈风云变幻,有人紧追流量,有人转战直播,可刘欢,这位中国乐坛的"定海神针",似乎悄无声息地淡出了大众视野。是真退圈了,还是活成了我们最羡慕的样子?
从"综艺常客"到"人间蒸发",他只是做了个选择题
你敢信吗?那个曾经在中国好声音里顶着标志性光头,一边拍导师桌子一边说"选刘欢不会错"的刘欢,2019年还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综艺里,结果2020年初疫情一来,突然就没了动静。那时候网上各种猜测:"是不是身体不适?""得罪人了?"直到后来他本人在一次采访里淡淡解释:"岁数到了,想歇歇。"
这话说得轻巧,细品却全是智慧。疫情前那几年,他确实太拼了——歌手要准备改编演唱,好声音要带学员录节目,还有各种音乐节、颁奖典礼……光是看着他戴着帽子、微微发福的身影穿梭在后台,就觉得这体力活儿年轻人都不一定扛得住。更何况他年轻时为了唱歌拼命熬夜、饮食不规律,落下了不少毛病,比如后来必须靠药物控制的脂肪肝。疫情这三年,别人忙着"找活儿",他却忙着"止损"——不是事业的止损,是健康的止损。
很多人说"刘欢退圈了",可你要是翻翻他的微博,会发现并非如此。2022年他晒过一张在家练琴的照片, caption写着"把旧曲子新编,也是一种乐趣";2023年还给年轻导演的电影写了主题曲,只是没高调宣传。他不是消失了,只是从"聚光灯下的刘欢",变成了"家里的刘欢"——陪妻子女儿散步,研究老菜谱,偶尔教邻居孩子唱歌。这种"退",不是认输,反而是对"想要的生活"的最清醒选择。
健康回来了,比上十个综艺都让人安心
说真的,关注刘欢的人都知道,他的身体一直是块"心病"。2019年在歌手后台,他就曾坦言:"现在唱一首歌,得提前三天养精神,不然第二天嗓子根本出不来。"记得有一次直播,他唱到一半突然停下来,摸着肚子说"对不起,我得歇会儿",把观众都吓了一跳。后来才知道,他那段时间脂肪肝严重,医生说再这样下去,可能连走路都费劲。
疫情这三年,最大的好处是什么?是给了他一个"不得不慢下来"的理由。不用赶早班飞机录节目,不用在录音棚熬夜改音轨,每天早上起来熬一锅粥,中午在阳台上晒晒太阳,下午拉拉小提琴,晚上和家人一起看老电影。有人问他"这样不闷吗",他笑着说:"以前总觉得'忙'才叫有价值,现在才发现,能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,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。"
现在再看他的状态,肉眼可见的轻松。2023年有次朋友聚会照片流出,照片里的他穿着休闲装,脸颊不再那么浮肿,眼神里透着股舒展。有人问他"还考虑开演唱会吗",他摆摆手:"别催别催,等我先把腹肌练出来再说——虽然现在还有点难,但比以前能爬五楼不喘气,已经进步很大了。"你看,一个能笑着调侃自己"要练腹肌"的人,早就把"外界的期待"抛在脑后了,剩下的,全是"取悦自己"的底气。
"过气"的顶流,活成了最酷的人生样本
这两年娱乐圈总在讨论"内卷":30岁焦虑过气,40岁担心被取代,好像红才是唯一的标准。可刘欢用这三年告诉我们:真正厉害的人,从来不需要靠"曝光度"来证明自己。
你可能会说他"不与时俱进",可如果你知道疫情期间他默默做了什么,或许会改观——他给公益项目写了抗疫歌曲,没署名;他给年轻音乐人免费做指导,不收费;他在社区教退休老人唱歌,没上热搜。他说:"音乐的本质不是让人记住你,而是能温暖人。如果能做到这点,红不红,真的没那么重要。"
记得2018年他在歌手上唱从头再来,唱到"心若在梦就在"时,台下一个观众哭得稀里哗啦。那时候他说:"我希望我的歌能给人力量。"现在再看,他用自己的活法给了我们另一种力量:不必追逐所有的掌声,不必迎合所有的目光,按时吃饭、好好睡觉、爱该爱的人,然后,在热爱的领域里慢慢耕耘——哪怕只有几个人懂,也足够了。
疫情三年,有人"逆流而上",有人"随波逐流",而刘欢,选择做了一棵"静水深流"的树。不争不抢,却在地下默默扎根;不声不响,却在枝头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。或许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:当我们在焦虑"还红不红"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,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"红"?是聚光灯下的短暂掌声,还是内心的踏实与安宁?
刘欢用他的选择回答了这个问题:真正的"顶流",从来不是镜头前的多耀眼,而是离开镜头后,能不能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。毕竟,能好好"活着",比什么都重要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