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战队的“宝藏男学员”都去哪儿了?当年他用音乐点亮的少年,如今怎样了?

提起刘欢在综艺里的样子,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画面或许是他永远挺直的脊背,或是说话时带着标志性的磁性嗓音,但最让人难忘的,还是他坐在导师椅上,目光专注地听完学员演唱后,眼里泛着光的样子——尤其是那些站在他战队里的男学员,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被他用对音乐的虔诚一点点打磨,最后在舞台上绽放出让人过耳不忘的光芒。

刘欢男学员

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当年那些让刘欢“破例”多加几句点评、甚至放下手边笔记本认真记下旋律的男学员,好像突然就从大众视野里“消失”了?他们去哪儿了?是被音乐圈的洪流卷走了,还是真的像刘欢说的那样,“踏踏实实做音乐,不着急走红”?

第一个被刘欢“盖章”有“魂”的少年:原艺,那个唱眼色时浑身发抖的男生

刘欢男学员

2018年中国好声音播出时,刘欢战队的原艺算不上最抢眼的——他没有夸张的舞台表现,也没有华丽的技巧,甚至上台时还有些局促。但当他在导师椅前站定,开口唱起黄龄的眼色时,整个场子好像突然被按了静音键。

“这歌不好唱,但你能把那种‘媚’里藏的‘险’唱出来,不容易。”刘欢听完摘下眼镜,话筒往桌上一放,身体微微前倾,“你嗓子里的东西很特别,不是技巧,是‘魂’。”

刘欢男学员

后来原艺进了刘欢战队,每一次排练,刘欢都会拿着谱子一句一句抠细节。“这里气口不能太急,要听清楚弦乐的铺底”“这句咬字可以再松一点,像跟耳朵说话一样”。有次录节目到深夜,原艺因为紧张发挥失常,蹲在后台掉眼泪,刘欢没说什么大道理,只是递给他一瓶水,轻声说:“音乐是跑不了的,咱们慢慢来。”

节目结束后,原艺没有像其他学员那样急着拍广告、上综艺,而是回了老家,开了间小小的音乐工作室。他写过关于留守儿童的歌,也翻唱过老民谣,去年在视频平台发了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山歌,评论区有人说“终于找到刘欢当年的宝藏了”,他回复:“是刘欢老师教我,音乐不必急着让人听见,自己先听懂了才行。”

那支被刘欢从“淘汰边缘”拉回来的乐队:斑马森林,四个用吉他写故事的男生

如果说原艺是“单点爆破”,那2020年刘欢战队的斑马森林,就是“团体突围”。刚组队参加节目时,四个男生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,唱自己写的晚风,弹吉他时甚至还有点跑调。转椅盲选时,除了刘欢转身,另外三位导师都没按按钮。

“这歌编得简单,但我听出来了,你们是真的想把心里的事唱出来。”刘欢按下的转身键,成了他们留在舞台的唯一机会。后来battle赛上,他们因为改编版本争议太大,差点被淘汰,是刘欢拿着他们写的歌词去跟节目组据理力争:“音乐不是百米冲刺,是马拉松,让他们跑完这场比赛。”

在节目里,刘欢帮他们把晚风的吉他编曲改得更细腻,在间奏加了口琴,还特意说:“别想着要炸场,让观众听懂你们的故事就够了。”节目结束后,斑马森林没解散,真的像刘欢说的那样“跑马拉松”——他们没签约大公司,自己接演出、写歌,去年在各地开了十几场小型巡演,场场爆满。主唱孙鹏飞在一次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没教我们怎么‘红’,他教我们怎么‘不走’。”

刘欢的“学员哲学”:他从不制造流量,只守护音乐的“根”

可能很多人没发现,刘欢带过的男学员,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:不追热点,不炒人设,甚至很少发通稿。当年有媒体问他怎么不帮学员多争取曝光机会,他笑着说:“树是慢慢长的,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,提前摘了,只能是涩的。”

他对学员的“狠”,从来不是压榨,而是“逼”他们扎根。原艺刚比赛时总想飙高音,刘欢就让他反复听邓丽君的歌,“学人家怎么用气托着声音,而不是喊出来”;斑马森林的歌总有人说“不够洗脑”,刘欢就让他们去云南采风,“好音乐长在土地里,不是在实验室里造出来的”。

现在再看这些男学员,有的在音乐节上抱着吉他唱小众民谣,有的在做音乐教育,有的甚至还在菜市场摆摊卖自己写歌的CD——他们或许没成为“顶流”,但每个人眼里都还有光,就像刘欢当年说的:“音乐这条路,走得稳,才能走得远。”

其实说到底,刘欢战队的男学员从来不是“消失”了,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热爱音乐。就像好声音里那句话:“音乐是无止境的旅程,导师只是路上的向导。”而刘欢这位“向导”,不仅带他们上了舞台,更教会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节奏,把音乐走得更远。

也许下次再听到他们的歌时,你会突然想起那个坐在导师椅上的男人,和他眼里的光——原来最好的“学员”,从来不是被雕琢成爆款的样子,而是守住了音乐的根,也守住了自己的本心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