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凤凰于飞凭什么成了甄嬛传的“续命曲”?刘欢写这首歌时,到底藏着多少没说尽的心思?

说到甄嬛传,在豆瓣上9分稳坐国产剧神坛十几年,观众能背出甄嬛的经典台词,能随手甩出华妃的截图,甚至能跟着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的调子哼上两句——但要是问哪首歌最让人“一听就掉进戏里”,十个人里有八个会脱口而出:凤凰于飞。

刘欢甄嬛传歌曲

可很多人不知道,这首歌的创作者,不是流量歌手,不是当红词人,而是刘欢。

这位在音乐圈里被称为“活化石”的歌手,唱过好汉歌的豪迈,也唱过千万次的问的深情,却在50多岁时,为宫斗剧写了这么一首缠绵悱恻的主题曲。有人说“刘欢怎么会接这种活儿”,可听过歌才明白:不是刘欢“屈就”给甄嬛传,是甄嬛传的虐、怅、悔,只有刘欢能唱透。

刘欢甄嬛传歌曲

01 刘欢写歌时,脑子里想的是“甄嬛的痛”

2011年甄嬛传筹备时,导演郑晓龙找遍了音乐圈,就想给这部剧找个“能撑起魂”的主题歌。有人说要“大气”,有人说要“悲情”,郑晓龙却摆了摆手:“甄嬛传不是简单的宫斗,是一个女人在权力和爱情里打滚,最后连心都磨没了的歌。得有股‘揉碎了又拼起来’的劲儿。”

辗转找到了刘欢。那时刘欢刚做完甲状腺手术,声带还没恢复,但一听说是甄嬛传,他立刻答应了:“这剧本我看了,甄嬛不是坏人,她是个被时代‘吃’掉的女人。我懂她。”

懂她,所以没写“红墙绿瓦宫心计”,也没写“尔虞我诈笑里藏刀”。刘欢翻遍了诗经乐府,最后选了“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”的典故——凤凰双飞,本是人间美满,可偏偏接了下一句“远去无痕迹”,反着来写甄嬛的情路:年轻时说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,最后却在宫里“本欲将心托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”。

作曲时,刘欢故意没用太多流行音阶,而是把昆曲的“转音”揉进了旋律里。比如那句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,前三个字“旧梦依”,音调像是从宫墙深处飘出来,带点颤抖,又带着不甘,活脱脱是中年甄嬛回甘露寺时,想起雍正的复杂心绪。后来录音时,他让编曲加了一架古筝,音色清冷,像冬夜里划破宫门的弦,听众说:“听前奏就像看见甄嬛站在雪地里,背影比雪还凉。”

02 歌词里每一句,都是甄嬛的“悔”与“空”

凤凰于飞的歌词,初看像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,可配上剧情,才知道字字泣血。

最扎心的是这句:“得非所愿,愿非所得,看命运嘲弄,造化游戏。”

这哪是写歌?分明是甄嬛一生的注脚。她进宫时,愿的是“常在君侧,岁岁平安”,可得了帝王的宠爱,却丢了纯元皇后的影子;她斗垮华妃时,愿的是“再不与他人争”,可做了皇贵妃,却发现“高处寒更甚”;最后她垂帘听政,手里握着权力,心却空了——她想要的爱情、尊严、纯粹,一样都没得到,反倒成了“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”。

还有那句“是与非,不管他,理不乱,也难解”,初听像洒脱,细想全是无奈。甄嬛从甘露寺回宫时,对槿汐说“我如今要的,不过是活着”,可活得越久,越分不清“是非”:对皇帝是爱是恨?对果郡王是愧是痴?连她自己都理不清,只能任由命运“嘲弄”。

刘欢写词时,特意没用“恨”“怨”这种重词,反倒像在讲一个“旁观者的故事”。可正是这种克制的表达,反而让情绪更重——就像甄嬛摔碎玉佩时没哭,可镜头扫过地上碎碴,观众的心跟着碎了;刘欢唱“与其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时,声音平得像湖面,可底下藏着惊涛骇浪,那是甄嬛牵着四阿哥的手,却再也见不到果郡王时的绝望。

03 十年了,为什么我们还在循环这首歌?

每年甄嬛传重播,“凤凰于飞热”总会跟着回来。

有人在婚礼上放它,说“想要甄嬛和允礼那样的爱情”;有人在失恋时循环它,说“终于懂了‘心字成灰’的滋味”;甚至有00后听不懂歌词,却说“这歌有种‘往事不可追’的长大感”。

为什么?因为凤凰于飞唱的根本不是“甄嬛的故事”,是每个人的“人生切片”。

谁没经历过“得非所愿”的时刻?高考拼尽全力没考上理想的大学,工作时兢兢业业没升到想要的职位,爱一个人掏心掏肺却最终走散——这些遗憾,和甄嬛在宫里的失意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
刘欢的厉害处,就在于他没有把“宫斗”当成主题,而是把“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感”唱透了。那句“远去无痕迹,换今世相依”,听起来像在说“放下”,可谁能放下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?不过是把“不甘”藏进旋律里,让每个听到的人,能在歌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
就像他当年录完音后说的:“音乐这东西,最高的境界不是‘唱得多好’,是‘让人相信’。我相信甄嬛是真的爱过,真的悔过,这就够了。”

如今再听凤凰于飞,突然明白:

为什么刘欢的歌能传十年?

不是因为他唱得多高,也不是因为甄嬛传多火,是因为他把“人的心意”唱在了旋律里——那种跌跌撞撞的追求,那种求而不得的怅然,那种“回头看已成往事”的释然。

这不就是,我们每个人都在过的日子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