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不唱流行歌,却让甄嬛传封神15年?这嗓子到底藏着多少故事?

2011年,甄嬛传横空出世,成了多少人熬夜也要追的“宫斗天花板”。剧里甄嬛从天真少女到深宫权谋的一生,看得人又爱又恨;而剧外,有首歌像长了翅膀一样,跟着剧情一起扎进观众心里——“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”,一开口,仿佛整个紫禁城的秋风都跟着起来了——这首歌就是凤凰于飞,演唱者,是刘欢。

刘欢甄嬛传太好了

说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唱好汉歌的”“乐坛常青树”,可谁能想到,这位在流行乐坛叱咤风云的“大魔王”,会给一部古装电视剧配插曲?而且一出手,就让这歌成了“剧本人气担当”,15年过去,只要甄嬛传重播,弹幕里永远飘着:“这首一响,眼泪就下来了”“刘欢的嗓子,是给甄嬛开的吧?”

有人可能会问:刘欢的嗓子那么“大”,唱流行歌、民歌都游刃有余,怎么给甄嬛传配插曲,反而“压”得恰到好处?这得从他和导演郑晓龙的缘分说起。其实,刘欢和郑晓龙合作早了,北京人在纽约里的千万次地问,唱出了多少出国人的漂泊滋味;甄嬛传筹备时,郑晓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——不是图名气,是知道刘欢懂“中国音乐里的魂”。

刘欢甄嬛传太好了

刘欢接下这首歌,没拿它当“插曲”看。他说:“甄嬛传不是简单的宫斗戏,是讲一个女人的命运沉浮,音乐得跟着她的心走。”他翻遍了剧本,把甄嬛从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到“逆风如解意,容易莫摧残”的心路,都揉进了旋律里。你听前奏那几声古筝,像不像甄嬛初入宫时,对紫禁城既好奇又敬畏的眼神?副歌刘欢一开口,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沙哑,没有刻意的高亢,却比任何呐喊都戳心——那哪里是唱歌,分明是甄嬛在深夜里对着镜中的自己,把半生的委屈、不甘、算计,都唱了出来。

最绝的是,凤凰于飞不是“单曲循环型”,而是和剧情“绑着”长出来的。比如甄嬛失子那段,背景音乐里只有钢琴和一点点弦乐,像她碎掉的心;等到她回宫复仇,歌曲里突然加了鼓点,像她一步步踩着荆棘往前走。有观众说:“以前听凤凰于飞只觉得好听,后来再刷剧,才发现这歌早不是‘配乐’,是甄嬛的‘第二句台词’。”

刘欢甄嬛传太好了

15年过去,甄嬛传被翻来覆去地播,主题曲红颜劫火过,菩萨蛮也被传唱,但凤凰于飞好像一直“藏”在观众心里,不张扬,却忘不掉。为什么?因为刘欢没把它当“商业作品”,他把自己对音乐的敬畏、对角色的理解,都酿进了这首歌里。有人说他的嗓子“太厚”,唱不了小情小爱,可偏是这“厚”,把甄嬛那种从少女到太后、从情深到心碎的复杂,唱得像一坛老酒,初听平淡,后劲却足。

如今再回头看,刘欢给甄嬛传配的何止是一首歌?是给整部戏“定了魂”。就像他当年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唱的那样,好的音乐不是“加在剧上的”,是从剧里“长出来的”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15年过去,我们一听到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,还是会想起那年紫禁城的雪,想起那个穿着旗装、却眼中有光的甄嬛——因为刘欢的嗓子,真的替她说出了所有说不出口的话。

说到底,好作品从不会过时,就像好音乐。刘欢没刻意“蹭热度”,却让甄嬛传因为这首歌,又“活”了一次。这大概就是真正的“艺术家”:不讨好市场,只取悦人心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