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刘欢的‘老嗓’为何能唱响40年?生日当天,我们或许该聊聊真正的‘国民歌手’该是什么模样?”

今天(8月13日),是刘欢的64岁生日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刘欢早已不只是歌手,更是一个时代的音乐符号——从少年壮志不言愁里的热血铿锵,到好汉歌里的荡气回肠,再到弯弯的月亮里的温柔沉郁,他的声音像一坛陈年老酒,在时光里越酿越有味道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在这个流量当道、新人辈出的年代,刘欢的“老嗓”反而越来越多人觉得“听不够”?或许答案,就藏在他对音乐的“较真”和对观众的“真心”里。

刘欢生日

从“年轻人”到“老伙计”:他的歌,刻着中国人的日子

1987年,28岁的刘欢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唱响少年壮志不言愁。那时的他还带着点青涩,但声音里的爆发力像一把火,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血——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风霜雪雨搏激流”。这首歌后来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奋斗者的集体记忆,也让刘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。很少有人知道,为了唱好这首歌,他在录音棚里反复琢磨了三天,连吃饭都拿着乐谱,怕任何一个音“没到位”。

刘欢生日

这种“较真”,贯穿了整个90年代。1992年,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火爆全国,主题曲千万次问成了“出国潮”里的情感出口——“问斜阳,问白云,问春风,问天涯,何处是家?”刘欢用真假声转换的技巧,唱出了海外游子内心的漂泊与渴望,这首歌后来拿下了包括“中歌榜”年度金曲在内的十余个奖项,但他却说:“奖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人听歌时会想起自己的家人。”再到1997年,水浒传里的好汉歌,他没用所谓的“美声技巧”,反而用最朴实的呐喊式唱法,把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江湖气唱成了经典。有次采访他说:“老百姓不爱听你端着嗓子唱,他们想听的是‘人话’,是能跟着哼的歌。”

时间来到21世纪,刘欢的歌慢慢染上了“烟火气”。弯弯的月亮里,“今天的你我,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”,唱的是普通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;从头再来里,“心若在,梦就在”,成了下岗工人和创业者的精神慰藉。他不再只唱“大歌”,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,用音乐当镜子,照中国人的喜怒哀乐。就像他常说的:“歌手不该躲在后台炫技,你得走到观众心里去——他们的日子,就是最好的歌词。”

舞台下的“较真狂”:比起当明星,他更想“带出好学生”

很多人对刘欢的印象,是舞台上那个“光芒万丈的歌者”,但很少有人知道,他更愿意被叫做“刘老师”。从199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教课开始,三十多年来,他的学生里走出了姚贝娜、萨顶顶、龚琳娜等一批优秀歌手。有人说他“带学生太狠”,有次为了纠正一个学生的气息问题,他在琴房陪练了整整六小时,连水都没顾上喝。他却说:“我宁愿学生现在恨我,也不希望他们以后在舞台上‘砸锅’。”

这种“狂”,不止对学生,对自己更狠。2019年,他因身体肥胖导致健康出现问题,体重一度达到260斤,医生警告他“必须减重,否则危及生命”。没用任何减肥药,他硬是靠“管住嘴迈开腿”,一年时间减了80斤。有人说他“太拼”,他却笑着说:“我得活着啊,还有很多歌没唱,还有很多学生要教。”更让人佩服的是,即便在减重最艰难的时候,他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,有时候实在站不动了,就坐着讲唱歌时的“气口”和“情感”。

除了教学,他在音乐普及上也下了“死功夫”。2013年,他参加中国好声音,没选那些“会炒作的学员”,而是专挑“有故事、有态度”的人。有个叫李琪的农民工选手,唱青藏高原时破了好几个音,所有人都觉得“太业余”,但刘欢却坚持转身,说:“他的歌声里有高原的风,有他打工时的汗水,这种真实,比任何技巧都珍贵。”后来李琪虽然没拿冠军,却成了很多人心中的“最感动选手”。刘欢常对学员说:“音乐比赛不是比谁唱得高,而是比谁唱得‘进耳朵里,进心里去’。”

当“流量”成为“流量”:他活成了娱乐圈的“清流”

近几年,娱乐圈“流量至上”的风气很盛,很多人为了红,炒作、买热搜、演烂剧,但刘欢却仿佛“逆流而行”。他很少参加综艺,不炒作私生活,甚至连微博都只发和音乐相关的内容。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“为什么不参加热门综艺捞金”,他笑着说:“我怕去了,会把自己丢了。我更愿意花时间写一首好歌,或者带出一个好学生。”

2019年,他担任声入人心的导师,这个聚焦“美声音乐”的综艺一开始并不被看好,但靠着他对音乐的“较真”和对学员的真心,反而成了现象级节目。有个叫周深的学员,当时还没什么名气,性格内向,刘欢却主动找他谈心,说:“你的声音是老天赏饭吃,别藏着掖着。”为了让周深突破自己,他专门选了光亮这首难度很高的歌曲,陪着他一遍遍练,有时候练到凌晨两三点。后来周深火了,有人问他“是不是早就知道周深会红”,他却摇头:“我没想过红,我只是觉得,好的声音不该被埋没。”

这种“不追流量,只追好声音”的态度,让他成了娱乐圈的“清流”。有人说他“不合群”,他却说:“合群做什么?能把音乐做好,把学生带好,让观众听到好歌,比什么都强。”

写在最后:生日快乐,那个用声音“喂大”我们耳朵的人

今天,64岁的刘欢依然活跃在舞台上,只是声音里多了几分岁月的醇厚,眼神里多了几分平和。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追求“技巧”,反而更注重“真诚”——他说:“现在唱歌,我不怕唱错,就怕唱得不走心。”

有人说,好的歌手是“时代的耳朵”,而刘欢,无疑是“喂大”我们耳朵的人。从80年代的“热血”,到90年代的“奋斗”,再到21世纪的“温情”,他的歌像一部“中国编年史”,记录着中国人的日子和情感。他的“老嗓”,也像一本“音乐教科书”,教会我们什么是“坚持”,什么是“真诚”,什么是对音乐的“敬畏”。

今天,刘欢生日,与其说一声“生日快乐”,不如说一句“谢谢你”——谢谢你用40年的音乐时光,让我们相信:好声音,真的能穿越时光;好音乐,真的能温暖人心。

刘欢老师,生日快乐。愿你的歌声,一直唱下去——我们会一直听,一直听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