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出道40年作品大起底,真有人数得清他到底有多少代表作吗?

提起刘欢,华语乐坛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。从1987年拿下第一届国际青年吉他艺术节通俗唱法金奖开始,这位留着标志性寸头、嗓音像陈年老酒似的歌手,就在华语音乐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。有人问他“现在有多少作品”,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细想却有点难——毕竟,刘欢的“作品”,从来不止是唱红了某首歌那么简单。

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好汉歌:每首歌都是一代人的BGM

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火遍全国,片尾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也跟着传遍大街小巷。那时候的刘欢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,唱法里带着股书卷气,却又把电视剧里李东宝的热血和执着唱进了人心里。这首歌后来成了中国电视剧主题曲的“天花板”,至今仍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。

刘欢现在有多少作品

但真正让他“封神”的,是1991年的弯弯的月亮。这首歌的旋律一响,就像老上海的留声机,带着淡淡的乡愁和岁月的重量。刘欢的唱法里没有刻意的炫技,却把“今天的泪水,又是去年的雨水”这句词唱得让人鼻子发酸。后来有人说,这首歌是“写给故乡的情书”,可我觉得,它更像写给所有在时光里奔波的人——无论走了多远,心里的月亮永远是弯弯的那个。

要说他“最红”的歌,1998年水浒传里的好汉歌怕是要排第一。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这句歌词还没唱完,台上台下就能跟着吼起来。那时候的刘欢,体重飙升到了200多斤,嗓子却依然像开了倍速的CD,高音亮得能穿透云层。后来他自己开玩笑说:“唱完好汉歌,走在街上连小孩都冲我喊‘大河向东流’,我得赶紧接一句‘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’,不然人家会觉得我没礼貌。”

专辑少得可怜,为什么作品却“数不清”?

有人翻过刘欢的履历,发现他正式发行的个人专辑拢共就那么几张:刘欢作品1992年、蒙古姑娘1995年、记住1998年……专辑数量甚至还不如一些歌手一年的多。但要说他的作品少,那可真是大错特错——为什么?

因为他太“挑”了。刘欢从不“求数量”,只求“留得住”。他自己说过:“我写歌、唱歌,不是为了赶时髦,是为了怕十年后自己听不下去。”所以你看,他唱的千万次的问(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),前奏一起就是穿越时空的渴望;唱从头再来(央视公益歌曲),每个字都像是在给下岗工人打气;就连给动画片三国演义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,都能听出“白发渔樵,青山依旧在”的苍劲。

更重要的是,他的作品早就不局限于“唱歌”了。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他带出的学生如今在乐坛挑大梁,他说的“唱歌要‘说人话’‘传心声’”,成了很多新人歌手的准则;他参加中国好声音当导师,从不故作高深,一句“你这个音里面,藏着你自己都没发现的故事”,让多少选手当场破防;甚至连他做的国际歌新编,都让年轻人突然发现:“原来老歌也能这么潮!”

他的“作品”,是华语音乐的“活字典”

有人算过,刘欢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有30多部,演唱的影视剧歌曲超过50首,合作的导演从谢晋到陈凯歌,搭档的演员从姜文到巩俐……但这些数字,其实都“低估”了他的贡献——因为他更像个“音乐活字典”,总能在合适的时机,为合适的作品注入灵魂。

比如甄嬛传里的凤凰于飞,这首歌的旋律初稿出来时,很多人觉得“太婉转,不够大气”。但刘欢拿到手,一开口就成了“慕容嬛嬛”的悲欢离合。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,他唱得像是在讲一个跨越千年的故事,连导演郑晓龙都说:“没刘欢,就没有甄嬛传的灵魂。”

还有北京欢迎你,“北京欢迎你,为你打开欢乐的天地”,这句简单的歌词,被他唱出了东道主的热情和大气。后来他说:“唱这首歌的时候,我眼前全是2008年奥运会的烟花,那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。”——你看,他的作品里,永远藏着时代的温度。

回到最初的问题:刘欢现在有多少作品?

真要算数字,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清楚。截至2023年,他公开演唱过的歌曲超过200首,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近百部,培养的学生、参与的音乐综艺、做过的公益项目……加起来怕是要“数不清”。

但比起这些数字,更重要的是:他的作品已经成了华语音乐的“基因”。无论你是在胡同里蹬三轮的大爷,还是戴着耳机刷短视频的00后,只要听到弯弯的月亮的前奏,心里就会“咯噔”一下;只要好汉歌一响,就能跟着吼出“大河向东流”。

所以你看,问“刘欢有多少作品”,其实不如问“刘欢的作品影响了多少人”——毕竟,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是用数字衡量的。它像空气,像阳光,你未必能看见它,但它一直在那里,温暖着每一个时代里,热爱音乐的人。

如今刘欢已经64岁,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,但每次他一开口,就知道:“啊,是刘欢的声音。”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答案——他的作品,早就刻在了华语乐坛的骨头里,任凭时光流转,永远鲜活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