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刘欢,乐坛没人不竖大拇指。从80年代唱响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摇滚大叔,到好声音里扎着小辫子、金句频出的"刘导师",他的名字几乎是内地音乐品质的代名词。可很多人不知道,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舞台上,刘欢曾为一个小伙子与那英争得面红耳赤——他说"我要用我的冠军名额保送他进全国四强",甚至撂下狠话"不选他我就退赛"。这个被刘欢"偏执"守护的学生,叫王乃恩。
那时的王乃恩,站在舞台上像株安静的植物,戴黑框眼镜,说话轻声细语,可一张嘴就是醇厚的爵士嗓。我愿意被他唱出红酒般的沉静,却又在转音处藏着让人心颤的细腻。刘欢当场感叹:"这个孩子有太多超越年龄的音乐理解,他不是在唱歌,是在讲音乐的故事。"那英却摇头:"他太安静了,娱乐圈这个江湖,可能吃不消。"
如今十多年过去,那英的"预言"似乎应验了。翻开王乃恩的履历,除了好声音八强的标签,几乎再无重量级作品。反观刘欢门下其他学员,比如吉克隽逸、权振涛,虽然不算大红大紫,却总能在音乐剧、综艺里看到他们的身影。唯独王乃恩,像一滴水融进大海,连涟漪都没泛起就没了踪迹。这不禁让人问:那个被刘欢视为"接班人"的王乃恩,究竟去哪儿了?
其实王乃恩的音乐底子,早在好声音之前就打下了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科班出身,爵士钢琴玩得比键盘手还溜,英语好到能直接跟外国乐手即兴solo。2012年站在好声音舞台时,他已经在北京小酒馆跑了三年驻唱,每天唱到嗓子冒烟,只为攒钱出一张自己的专辑。刘欢第一次听到他唱The Blower's Daughter,当时就对导演组说:"这不是选秀选手,这是纯粹的音乐人。"
可"纯粹"在娱乐圈有时成了"不合群"。王乃恩性格里带着点知识分子的清高,不爱炒作,不玩真人秀,甚至连微博都很少更新。好声音结束后,节目组找他拍广告、上通告,他都拒绝了:"我想先做自己的歌。"刘欢私下劝过他:"乃恩,音乐是理想,但现实需要被看见。"他却笑着摇头:"老师,您当年不也是从酒吧里唱出来的吗?只要歌好,总有人听。"
2015年,王乃恩真的发了自己的首张爵士专辑Manhattan Cafe,里面没有口水歌,全是自己编曲的原创爵士乐。可惜,专辑卖了不到三千张,连录音棚的成本都没收回来。同期出道的学员要么演影视剧,要么上综艺代言,只有他还在小酒馆里唱着"阳春白雪"。有乐评人说他的歌"超前这个时代十年",可市场不认"超前",只认"热点"。
再后来,王乃恩的社交媒体停更了两年,有粉丝传言他去了国外深造。直到2019年,有网友在柏林的爵士酒吧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他戴着黑框眼镜,在钢琴前旁若无人地弹奏,台下的老外跟着节奏轻轻摇晃。那一刻突然明白,或许王乃恩从没想过要成为"明星",他只想做个"音乐匠人"。
刘欢在一次采访里提到过这个学生:"乃恩就像块璞玉,没有被打磨成市场的样子,但他的音乐里有种难得的干净。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歌手了,不为名利,只为音符活。"话里带着惋惜,却又透着骄傲。
其实乐坛从不缺一夜成名的流星,缺的是愿意为音乐"十年磨一剑"的匠人。王乃恩的"昙花一现",何尝不是对当下娱乐生态的一种温和抵抗?我们总问"他去哪儿了",或许更应该问: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还有多少个"王乃恩",正藏在角落里写着不被听见的歌?而刘欢当年那句"不选他就退赛"的偏执,保护的又何止是一个学生,更是音乐人最本真的那份执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