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洪水,凭什么让无数人在KTV里唱到破音,却始终无人超越?

1995年的冬天,北京的音乐圈有点躁动。

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刘欢,正筹备着第三张个人专辑。谁也没想到,他会在里昂录制的那个凌晨,对着麦克风吼出一首让整个华语乐坛都为之一震的洪水。

当时录音棚的工程师老张后来回忆:“刘欢唱到副歌‘开不尽繁花,看不尽人潮如涌’时,我手里的声波仪瞬间爆表,整个楼层的灯都晃了一下。”

刘欢版洪水

这首歌后来火到什么程度?最夸张的时候,全国KTV的点唱榜上,刘欢的洪水常年霸占第一——不是并列,是断层第一。

但奇怪的是,翻唱版本层出不穷,却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。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同样是唱“洪水”,刘欢的声音里像揣着一条奔腾的江,而其他人唱起来,更像是浴缸里泛起的涟漪?

一、那不是歌,是“唱功教科书”在里昂拼出来的“洪峰”

很多人以为刘欢唱洪水靠的是天赋,但他的老搭档、作曲家徐沛东曾说:“欢子哪有什么‘天赋’,他是把别人唱一首歌的力气,用在了磨一句歌词上。”

1995年,刘欢去法国里昂录音,原计划用三天录完这首歌,结果硬生生磨了一周。

“开篇第一句‘天地悠悠’,他连续录了47遍。”徐沛东在采访里笑着说,“我一开始还以为他较劲,后来发现他是在找‘大地的心跳’——不是大声喊,是用胸腔共鸣让每个字都像从地缝里滚出来的。”

最难的是副歌部分“万木争荣,百舸争流”的连续高音。当时刘欢刚做完声带小结,医生劝他别唱太猛,他却说:“这首歌的‘洪水’,要是流得温温吞吞,还不如不流。”

录音师老张至今保留着当时的母带:第36遍录制时,刘欢突然在“争流”后面加了一个气声,像是江水撞上礁石时溅起的水雾。就是这一瞬间的“不完美”,让这首歌有了灵魂。

二、为什么“刘欢版洪水”成了KTV里的“送命神曲”?

你去KTV唱洪水会发现:前半段还能跟着哼,到“看不尽人潮如涌”直接破音,到“浪淘尽千古风流嗓子直接哑掉。

但奇怪的是,我们还是愿意一遍遍挑战这首歌。

因为刘欢的洪水,唱的不是洪水,是一个时代的“莽撞”和“清醒”。

90年代的中国,正是改革开放最猛的时候。街头巷尾的人都像被卷进急流,有人被冲得站不稳,有人却逆流而上。刘欢在洪水里唱的“孤舟蓑笠翁”,其实是每个在时代浪潮里挣扎的普通人——明知前路凶险,却还是要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。

这种“藏在洪流里的倔强”,让每个唱歌的人都产生了代入感。你听“开不尽繁花,看不厌人潮如涌”,根本不是在写风景,是在写那个热气腾腾、乱糟糟却又生机勃勃的中国。

三、二十年过去,为什么我们还在等一首洪水?

这几年,华语乐坛冒出不少“高音神曲”,有的靠电音堆砌,有的靠嘶吼博眼球,但唱完就忘,像一阵风。

为什么?因为现在的歌,缺了刘欢在洪水里放的“两味真火”。

第一味,是“笨功夫”。现在的歌手可能一天录十首歌,刘欢当年为一首歌的尾音练了三天——不是技巧,是“把每个字当钉子钉进听众心里”的较真。

第二味,是“活生生的人情味”。刘欢唱洪水时没有炫技,他只是在用肉嗓子告诉你:“你看,这就是洪水,是时代,是我们在里面扑腾的样子。”

就像我是歌手里那场著名的千万次的问,没那么多花腔,就是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,把掏心窝子的话吼出来。

去年刘欢在演唱会上唱洪水,台下有00后跟着合唱。唱到“浪淘尽千古风流”时,他突然停下来说:“这首歌是唱给每一个在时代里‘不值一提’的普通人。”

那一刻你突然明白:为什么洪水能封神二十几年。

因为它从来不是一首“歌手的歌”,它是“属于每个人的歌”——我们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泥沙,但总有人能唱出泥沙里的光芒。

所以下次去KTV,敢不敢点一首洪水?别怕破音,那不是嗓子不行,是心里的洪流,终于找到了出口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