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听刘欢唱五花马,总感觉嗓子眼里藏着一整个江湖?

夜深了,手机随机播放到刘欢的五花马,前奏一起,我猛地从书桌前抬头——窗外的月光刚好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,落在摊开的书页上,倒像极了歌里那句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”的意境。

刘欢演唱的五花马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某首歌某个音符突然击中你,不是因为它多流行,而是仿佛唱到了你骨头缝里。刘欢的五花马对我而言,就是这样一首歌。它不像当下热门的情歌抓耳,也不像短视频神曲洗脑,可每次听完,心里都像被泡在温醇的酒里,又暖又沉,说不上来的滋味,却忍不住一遍遍重播。

不是所有“经典”都经得起岁月,但刘欢的五花马真能听出“人生况味”

刘欢演唱的五花马

提到刘欢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好汉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是千万次的问的“我不愿让你一个人”。但五花马不一样——它不是影视OST,不是广为传唱的“爆款”,甚至很多人第一次听,可能连名字都不太记得。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首“非主打”,成了无数乐迷私藏的“精神BGM”。

你仔细听开头,钢琴几个单音落下,像极了暮色四合时,酒馆里伙计擦拭酒杯的声音,不疾不徐,带着点市井的烟火气。接着刘欢的声音缓缓进来,不是压着嗓子唱,也不是刻意扯高腔,就是那种熟悉的、带着磁性颗粒感的“本嗓”,像老朋友跟你讲故事,字字都在耳边,又字字都落进心里。

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——这歌词本是李白的狂,刘欢却唱出了另一种味道。他没有声嘶力竭地“喊”出狂,反而用一种看似克制的声线,把那份“醉了就不必说愁”的通透唱得淋漓尽致。副歌部分“呼儿将出换美酒”一句,声音突然开阔起来,像推开了一扇满是阳光的窗,可紧接着“与尔同销万古愁”又低回下去,像酒入愁肠时那声轻叹。你说这哪是唱歌啊,分明是把日子酿成了酒,越品越有后劲儿。

为什么刘欢唱古诗词,总比别人多“活”几十年?

这几年翻唱古诗词的歌不少,可为什么没人能唱出刘欢那种“人歌合一”的感觉?

我琢磨着,首先是他骨子里的“诚”。你听他唱五花马,能明显感觉到,他不是在“完成任务”,也不是在“炫技巧”,是真的在“和李白对话”。他曾说过:“唱古诗词,不是背书,是讲人心里的事。李白写这首诗时,不是想着我要留名千古,就是心里有愁,有开心,想喝酒,想朋友。”所以刘欢的歌声里,没有刻意的“复古腔”,也没有为了押韵的“拿捏”,就是最朴素的情感——对自由的向往,对知己的渴望,对岁月的豁达。

是他的“底气”。刘欢的嗓子,在华语乐坛向来是“bug”般的存在。高音能冲上云霄,低音能沉入心底,可他偏偏不用这条件去“碾压”听众。在五花马里,你听不出他音域的极限在哪里,只感觉到他的声音像一条宽宽的河,裹着歌词缓缓流,把每个字都泡得柔软又深刻。就像老茶客手里的茶,不是越浓越好,是温度刚好的那口,润到了心坎里。

还有一点,大概是他骨子里那股“文人风骨”。你注意看刘欢早年登场的视频,总是一身简单的西装,不张扬,不抢镜,开口唱歌时却整个人都在发光。这种“不争”,恰恰和五花马里“千金不换酒”的洒脱不谋而合。他唱的不是古人的诗,是他自己的人生阅历——有过高光,有过低谷,可到头来,还是那句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。

你有多久没“听懂”一首歌了?

我们总说“经典永不过时”,可如今刷短视频,15秒的“神剪辑”换了一波又一波,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歌却越来越少。为什么?

因为现在的歌,太多是为了“流行”而写:副歌重复N遍,歌词堆砌网络热词,旋律靠电音撑着。听的时候觉得“哎哟这个上头”,可刷完视频转头就忘。而刘欢的五花马,就像那个安静坐在酒馆角落的老者,他不追着你说“听我听我”,可只要你坐下来,听几句,就会被他的故事抓住。

我有个同事,00后,平时只爱听英文说唱,有天听到我放五花马,突然凑过来说:“这人唱歌怎么这么有故事感?”你看,好歌真的无关年龄。它不需要靠流量捧,不需要靠热搜推,就像陈年的酒,放得越久,越能尝出时间的味道。

所以,如果此刻你觉得累,觉得烦,不妨点开刘欢的五花马。不用刻意去听歌词,就听他的声音从耳朵里钻进来,像旧友拍着你的肩膀说:“愁啥呢,喝杯酒,睡一觉,天亮又是新的一天。”

这个世界上,有太多声音想抓住你的耳朵,但能抓住你心的,从来都只有那些“真”的、“诚”的、“有温度”的歌。就像刘欢的五花马,不喧嚣,却自有万钧之力。

你说,这算不算好歌该有的样子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