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到个热搜,愣是让我放下手里的咖啡——刘欢 新项目曝光。点开一看,不是演唱会,也不是新歌,而是他带着一帮年轻音乐人,在胡同深处搞了个“声音实验室”,跟街头艺人一起扒民歌、碰电子,连90后rapper都跑来跟他学“怎么用嗓子讲故事”。评论区有人问:“刘老师这是退休了?闲不住淘金来了?”
说实话,看到“刘欢”俩字,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从来不是“折腾”。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到好声音里“我选你”,40年乐坛摸爬滚打,他早就是“稳”的代名词——西装革履站在台上,开口就能把全场安静下来,那种不用抢麦克风就能镇住场子的底气,现在娱乐圈真找不出第二个。
可偏偏,这位“老神仙”最近总爱折腾。前阵子有人拍到他在潘家园淘老唱片,蹲在地上翻了俩小时,最后抱走几张泛黑的黑胶,跟摊主聊得热火朝天,说:“这版茉莉花里的唢呐,现在可不好找了。”后来才知道,那是他在为新的“民歌计划”攒素材,想把这些“老宝贝”揉进年轻人的歌里。
“淘金”?刘欢淘的可不是钱。
你敢信?当年在好声音当导师,别的导师忙着抢学员、拼收视,他倒好,淘汰赛里把一个唱民谣的素人学员留到理由是“他嗓子里的泥巴还没洗干净,这股劲儿比技巧金贵多了”。后来那学员虽然没拿冠军,但第一张专辑卖了百万张,写了不少关于“土地的歌”,说刘老师告诉他:“音乐里的‘金’,不是让人记住你,是让人记住生活。”
这两年他更“野”了。拒绝各大综艺的“天价邀约”,跑去云南跟苗族歌王学飞歌,在陕北找老汉唱信天游,甚至带着团队去新疆采风,在葡萄架下跟维吾尔族乐手即兴合奏。有人劝他:“刘老师,您这身份,干吗非往山沟里钻?”他当时正抱着都塔尔拨弦,头也不抬地说:“好东西都藏在淘不着的地方,你不下去淘,它自己不会蹦上来。”
这次曝出的“声音实验室”,更是把“淘”玩明白了。实验室在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里,没挂牌子,没做宣传,就是一群音乐人天天泡在里面。有人用唐代“尺八”吹流行,有人把京剧念白塞进说唱,刘欢自己抱着吉他改80年代的老歌,改着改着就拍大腿:“你看,这个和弦加进去,是不是像胡同口炸油条的香味儿冒出来了?”
这哪是“淘金”,这分明是“淘生活”啊。
现在的娱乐圈太讲究“变现”,一首歌火了要带货,一个综艺爆了要直播,连学唱歌都恨不得速成。可刘欢偏要慢下来,像老北京遛鸟的大爷,不急不躁地“淘”——淘声音里的故事,淘音乐里的烟火气,淘那些快被时代冲走的“老宝贝”。前几天有记者问他:“您这么做,是为了情怀吗?”他笑了笑,指着实验室墙上一行字,是鲁迅先生说的:“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”
其实早该想到的。这位唱过奥运会、开过个人演唱会、拿遍国内外音乐大奖的“大神”,心里一直揣着个“淘金梦”。只不过他淘的不是金子,是音乐的本真。就像他在一次采访里说的:“人这辈子,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干明白,还能带着年轻人一起‘淘’点好东西,比赚多少金子都踏实。”
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淘金”,你别急着笑。这位乐坛老炮儿淘的不是钱,是初心,是那些藏在生活褶皱里、等着被听见的好声音——毕竟能把“淘金”活成“淘生活”的,全娱乐圈可能就他了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