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源是谁?这个让“娱乐圈老炮儿”集体主动“递名片”的新人,凭什么能打破流量魔咒?

去年冬天,某影视盛典的后台休息室里发生了一小段“意外”。知名导演李少红刚结束红毯采访,转身就看到一个穿黑色高领毛衣的年轻人站在角落整理剧本,他愣了愣,主动上前拍了拍对方的肩膀:“小刘,在人间里演盲琴师那段,我昨天又重看了一遍,你拉琴时手指的颤动……不是设计的,对吧?”被叫住的就是刘欢源——当时刚播完一部小成本网剧,连“主角”都算不上,却在业内悄悄刮起了一阵“刘欢源风”。

01:从“剧组杂工”到“被前辈抢着要”,藏着多少不被看见的努力?

很多人初见刘欢源,会觉得他“不像娱乐圈的人”。不高大英俊,走在人堆里甚至会有些局促,说话时眼睛会微微眯起来,像是在认真倾听每个字。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,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第三年,就拿到了陈凯歌导演志愿军的试镜机会,在王家卫新片繁花幕后采访里,他抱着台词本和秦昊对戏的画面被网友截屏,配文“这个新人眼里全是戏”。

刘欢源

事实上,刘欢源的“戏”,是从杂工堆里熬出来的。2019年,他还在话剧团跑龙套,一部年代剧需要“拉黄包车”的群众演员,他主动跟组导演说:“我能多干点别的吗?我会搬道具、会整理服装场记单。”结果不仅拿到了角色,还被场记姐姐推荐去给主演做台词助理。那段时间,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帮剧组搬设备,白天记台词、观察主演怎么表演,晚上在宿舍对着镜子练表情管理。“他不是在‘演’认真,是真的把剧组当成了课堂。”后来提拔他的副导演回忆。

真正的转折点是2021年的文艺电影在人间。他饰演的小瞎子“阿泉”,全程只有几句台词,却需要用手语、琴弓和肢体动作撑起人物弧光。为了找到盲人的“体态感”,他提前半个月去盲人学校体验生活,被蒙着眼摸了三天琴键,指尖磨出了茧子;拍雨中求戏的戏份时,他坚持不用替身,在泥水里摔了17次,直到导演喊“cut”还跪在雨里发抖——不是表演,是真的冷得控制不住哆嗦。“那场戏的镜头,我拍完看到刘欢源自己躲在角落裹着毛巾,牙齿打颤,但眼睛里的光,比任何聚光灯都亮。”该片摄影师后来在采访里说。

02:“不追流量,只追角色”,这个年轻人把“逆风翻盘”做成了常态?

在人间让刘欢源拿了“最受关注新人奖”,但他拒绝了好几个“偶像剧男配”的邀约,转头接了现实题材剧星辰大海里“打工人”小海。这个角色没什么光环,高考失利、在城市打工、迷茫又挣扎,很多人劝他“接这种角色容易定型”,他却说:“我想让观众看到,刘欢源能演好人,也能演‘不够好’的人。”

拍星辰大海时,他为了体验“工地搬砖”的真实感,真的在建筑工地干了三天活,晒脱了皮,手上磨出和角色一样的老茧。有场戏需要他在工地上和工友吵架,他即兴加了一句“我TM也是为了活命”,把原本设计的“委屈演成了愤怒”,现场导演都惊了——“那种底层人的倔强和无力感,太像了。”剧集播出后,小海成了观众心中的“白月光”,有人说:“看刘欢源演小海,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加班到凌晨的样子。”

他不混饭圈,很少上综艺,微博里除了就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碎片——比如在片场画的角色小传,凌晨两点还在练台词的视频,甚至是他给剧组食堂阿姨画的肖像。有粉丝问他“为什么这么拼”,他回复:“我怕哪天我不演戏了,别人提起我,会说‘哦,那个谁啊’,而不是‘刘欢源啊,他演的阿泉我记到现在’。”

03:前辈为什么“抢着递名片?”,或许答案藏在“笨功夫”里

今年年初,刘欢源同时拿到了三个电影的邀约,其中一个是张艺谋导演的新片。据说张导是在某个论坛上看了他对“文艺电影生存现状”的发言后,让助理去查他的背景——“一个年轻人,不聊流量、不聊商业,只聊‘怎么能让角色活过来’,少见。”后来和他见面时,张导问了他一个问题:“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”他想了想,说:“我愿意花时间‘等’。”

“等”这个字,在娱乐圈似乎是奢侈品。但刘欢源等过角色——为了一个清朝贝勒的角色,他把清史稿相关章节翻得卷边;等过情绪——一场哭戏,他在片场等到傍晚日落,等阳光把阴影打在脸上时才开拍;等过机会——跑龙跑四年,没戏拍时就去话剧剧场当义务场务,“看着台上演员的眼神,我就知道自己为什么等”。

现在,越来越多的前辈愿意“递名片”给刘欢源:李少红导演让他当新剧的“剧本顾问”,秦昊在采访时主动提“想和刘欢源演对手戏”,甚至有音乐人找他合作“角色原声带”——他大学时学的是作曲,会给每个角色写主题旋律。“这孩子不是‘火’得快,是‘稳’得好。”某制片人在朋友圈发的这句话,或许是对他最好的评价。

写在最后:当流量退潮,谁才是真的“扛鼎者”?

最近,刘欢源的新剧人生大事正在拍摄,他饰演一名殡葬师。有记者问他“演这种题材怕不怕被贴标签”,他说:“观众愿不愿意看,从来不是看标签,是看你是不是‘真’。就像殡葬师,他们每天面对生死,却比谁都懂‘好好活’——演角色,不也是演‘人’吗?”

从胡同里长大的普通男孩,到被前辈认可的“实力派”,刘欢源的这条路,走得不算快,但每一步都踩在“角色”上。在这个“速食”的时代,他像个“异类”,坚持用“笨方法”打磨表演;但也正是这份“笨”,让他在流量之外,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
或许,当娱乐圈的热闹退去,真正留下的,从来不是谁的上镜次数最多,而是谁塑造的角色,能让人在某个瞬间想起:“哦,生活中,也有这样的人啊。”而刘欢源,正在成为这样的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