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演员品格,到底是“玩票”还是“较真”?有多少人被他圈粉却不知道?

提起刘欢,你会先想到什么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到骨子里的吟唱,还是我是歌手舞台上那个戴着帽子、一开口就惊艳全场的“音乐教父”?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这位在乐坛封神二十多年的唱将,其实也是个“宝藏演员”。当观众还在为“歌手跨界演戏”是否靠谱争论时,刘欢早就用他的“演员的品格”,悄悄给所有人上了课——什么叫做“把角色活成自己,把自己揉进角色”。

刘欢演员的品格

一、从“歌神”到“戏痴”:他从来不是“玩票”

2011年,电视剧甄嬛传火了,不止是孙俪、蔡少芬一众演员成为话题焦点,饰演果郡王的刘欢,也意外收获了一批“剧粉”。要知道,在此之前,大家提起刘欢,标签里从来只有“歌手”“教授”“音乐制作人”,没人想过他会去演古装剧。可当观众看见他在剧里策马奔腾、深情望向嬛嬛时,恍惚间竟忘了那个唱出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音乐人——原来刘欢的“演员品格”,是愿意放下身段,把自己“扔进”角色里。

刘欢演员的品格

很多人问刘欢:“您唱歌那么成功,干嘛非要演戏?”他总笑着说:“不是非要,是遇到了想演的角色。”为了演好果郡王,他把红楼梦翻了又翻,琢磨“贵族公子”该有的气韵;找来甄嬛传原著当剧本,甚至在片场偷偷观察导演和演员的对戏,就为了懂“宫廷戏”的潜台词。有工作人员回忆,刘欢拍果郡王“回宫被训斥”那场戏时,对着镜子练了半天的眼神,从委屈到隐忍再到决绝,连副导演都忍不住说:“刘老师,您这是把十年没演的戏,一次性补回来了啊。”

这不是刘欢第一次“跨界”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早年参演北京人在纽约,他演的不是主角,却把一个“落魄北京音乐家”的骄傲与无奈演活了;后来在老酒馆里,他和陈宝国搭戏,饰演一个豪爽仗义的“掌柜”,台词不多,可每一个眼神都在“讲故事”。有人说他是“唱歌的顺手演戏”,可谁都知道,没有把“演员的品格”刻进骨子里的较真,哪来这么自然的“顺手拈来”?

二、“不抢戏,但镇场”:他的品格是“让角色发光”

在片场,刘欢有个“规矩”:自己的戏可以反复NG,但绝不让其他演员等他。拍甄嬛传时,有一次孙俪的戏份和他有对手戏,恰巧他前一天连夜录节目没休息好,状态不太好。他对孙俪说:“让我再走一遍,别耽误你的时间。”结果自己琢磨到凌晨三点,第二天五点就到片场候着,等到导演满意了才喊收工。这种“不抢戏、但镇场”的品格,让很多合作过的演员都竖大拇指:“跟刘老师演戏,心里踏实——他知道什么是主角,也知道什么是角色该有的光芒。”

更难得的是,刘欢从不会用“歌手光环”压人。有次拍一场宫廷宴席的戏,需要他和其他演员一起弹乐器。他明明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可现场却像个“小学生”一样,一遍遍请教乐师:“这个节奏是不是太快了?”“我的手型对不对?”后来这场戏播出,观众夸他“琴棋书画样样行”,他却摆摆手说:“不过是跟着乐师学了几天,离‘会’还远呢。”

娱乐圈从不缺跨界的人,但缺像刘欢这样“跨界不越界”的人——他演戏,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全能,而是真心喜欢“塑造人物”的过程;他捧场,不是为了拉关系,而是真心尊重每一个同行。这种“把角色当回事,把合作当伙伴”的品格,比任何华丽的演技都更能打动人。

三、台前是“戏骨”,台后是“长者”:品格是最长久的“戏服”

这些年,刘欢慢慢从台前走向幕后,给青年演员当导师,做选秀节目的评委,可从来没有变过他那句老话:“演员嘛,首先得是个‘人’,得有‘品格’,才能演好‘角色’。”

在演员的品格这档综艺里,他作为专业导师,不会只教技巧,更多时候是在教年轻人“怎么做人”。有个年轻演员因为角色太负面,总想按自己的想法“加戏”,刘欢把他叫到一边,说:“你演的是反派,不是跳梁小丑。记住,再坏的人,也有他自己的逻辑,你得先理解他,才能让观众恨他。”后来那个演员真明白了,把反派演出了让人又恨又心疼的感觉——这就是刘欢的“品格教育”:先立德,再立艺。

其实刘欢的身体一直不太好,需要长期服药,可只要一有戏,他就把自己的健康“抛在脑后”。有次他拍一场雨戏,淋了整整五个小时,工作人员要给他打伞,他却说:“这场戏很重要,雨停了感觉就不对了。”后来他感冒发烧到39度,依旧按时到片场,说:“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你糊弄角色,就是糊弄他们。”

这样的较真,这样的敬畏,不就是“演员的品格”最好的样子吗?比起那些靠综艺博眼球、用“人设”固粉的流量明星,刘欢从没刻意立过“敬业人设”,可他对待每一个角色的认真,对待每一场戏的专注,却比任何“人设”都更有说服力。

写在最后:刘欢的“品格”,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

说真的,现在娱乐圈里,多少人把“演员”当成“明星”的附属品,把“演戏”当成“捞钱”的工具?他们研究的是如何上热搜,如何买营销,如何卖人设,却忘了最该琢磨的,是怎么把戏演好,怎么对得起“演员”这两个字。

而刘欢,用几十年的音乐成就证明了“专业”的力量,又用一个个“非专业”但“走心”的表演,教会了我们“品格”比技巧更重要。他不是科班出身,却比很多科班演员更懂“表演的本质”;他不是流量明星,却让无数观众真心实意地为他的角色流泪。

或许有人会说:“刘欢演戏少,根本不算演员。”但你有没有发现,真正的好演员,从来不是靠数量说话,而是靠角色的厚度和品格的高度。就像他唱的歌,哪怕十年过去,你一听前奏就能想起当年的感动;他演的角色,哪怕只有几个,也能让你记住了那个鲜活的生命。

所以,刘欢的“演员的品格”,到底是“玩票”还是“较真”?答案早已写在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里,写在他对待每一次表演的态度里。说到底,在这个浮躁的圈子里,能把“品格”当成“戏服”穿在身上的人,才是真正的“演员中的王者”——毕竟,时间会证明,只有品格,才是最长久的光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