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说刘欢的歌声里,有一条奔流了三十年的"河"?

提到刘欢,很多人会先想起好汉歌里"大河向东流"的豪迈,或是好汉歌里"路见不平一声吼"的洒脱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位被称作"乐坛常青树"的歌手,用什么样的声音,在华语音乐的长河里冲刷出了属于自己的河道?

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好汉歌:声音里的"河"是什么样的?

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横空出世。24岁的刘欢,用带着金属般质感的高音,唱出了"金色盾牌,热血铸就"的赤诚。那时的他,像一条刚出三峡的激流,裹挟着青春的力量,在乐坛冲开一道豁口。

刘欢河

11年后,当他为水浒传唱好汉歌时,这条"河"突然变得宽阔起来。"大河向东流哇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",没有复杂的技巧,却把市井的豪迈、江湖的粗粝,唱进了每个人的骨子里。有人问刘欢:"这首歌这么接地气,会不会拉低您'艺术家'的身价?"他笑着回:"艺术哪有什么高低?能让老百姓跟着唱的,才是好东西。"

你看,刘欢的"河",从来不是精致的盆景。它是从泥土里淌出来的水,带着生活的温度,也藏着岁月的沉淀。

"这条河"里,藏着他不为人知的"固执"

很少有人知道,好汉歌的录制过程并不顺利。原词作者易茗写的本是"大河向东流,干杯朋友",刘欢却坚持改成"大河向东流哇",多出一个"哇"字。他说:"老百姓喝酒划拳时,都爱喊'哇',这样才够味!"后来导演李少红吐槽:"刘欢这人有'强迫症',一个尾音能录一下午。"

但正是这份"固执",让他的歌有了烟火气。从弯弯的月亮里"遥远的夜空,有一个弯弯的月亮"的绵长,到千万次的问里"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走"的深情,再到从头再来"心若在梦就在"的励志,刘欢的"河"里,既有"春风得意马蹄疾"的轻快,也有"铁马冰河入梦来"的沉郁。

有年轻歌手曾请教他:"刘老师,怎么才能把歌唱到人心里去?"他没讲大道理,只是拿起吉他弹了段好汉歌的前奏,说:"你得先相信,这条河是你自己淌出来的,不是别人画出来的。"

三十年过去,为什么我们还在听刘欢的"河"?

现在的歌坛,流量明星换了一茬又一茬,神曲来得快去得也快。但刘欢的歌,却像老酒,越陈越香。去年声生不息节目里,62岁的他唱凤凰于飞,高音依旧能穿透耳膜,尾音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后的温柔。

有人说:"刘欢的歌,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BGM。"从春晚到奥运会,从公益主题曲到影视剧原声,这条"河"流过了我们成长的一个个重要时刻。它见证过80后的青春,也陪伴着00后的成长。就像他自己在采访里说的:"我不是什么'歌神',我只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普通人,只不过这条河,流得稍微长了点。"

结语:每一条奔流的河,都有自己的方向

或许刘欢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"常青树",他只是单纯地爱着音乐,像河爱着山谷一样自然。从青丝到白发,他没刻意追求潮流,也没迎合市场,却用自己的方式,让华语音乐的这条大河,始终保持着奔涌的力量。

所以下次当你听到"大河向东流"时,不妨停下来想一想:这歌声里,流淌的究竟是什么?是三十年不变的热爱,是歌手对音乐的赤诚,也是无数普通人心中,那股不肯停歇的生命力。

毕竟,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会老去;就像那首歌,那条河,会一直流下去,流进更多人的生命里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