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歌竟被用来“喂鸡”?网友:这操作是懂音乐还是玩坏了经典?

说起刘欢的歌,估计八零九零后的DNA都能跟着颤两下——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弯弯的月亮里“岁月静静流走”的温柔,千万次地问里“我不能够这样活”的追问……每一首都像是刻在时光里的音符,能让你瞬间回到某个夏夜风扇底下跟着哼唱的傍晚。可最近,网上突然冒出一个说法:“刘欢的歌特别适合用来喂鸡。”这话听着挺离谱——好好的经典,咋跟“喂鸡”扯上关系了?是咱的歌迷想出新玩法,还是鸡界藏着批懂音乐的“隐藏听众”?

刘欢歌曲喂鸡

先别急着笑,“喂鸡梗”背后藏着网友的“野生创意”

最早在短视频平台刷到“刘欢歌曲喂鸡”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段子:画面里,一位大爷把手机架在鸡笼旁,循环播放好汉歌,一群芦花鸡伸长了脖子,有的跟着“蹬蹬蹬”踩节奏,有的还歪着头打鸣似的应和,配文是“用刘欢的歌催肥,鸡都不好意思不下蛋”。评论区直接炸锅:

刘欢歌曲喂鸡

“我家鸡昨天听了弯弯的月亮,今早下了双黄蛋,必须给刘欢老师磕一个!”

“建议农业农村部推广,刘欢的歌要是能提高产蛋率,那就是乡村振兴的BGM啊!”

刘欢歌曲喂鸡

“原来鸡也知道刘欢是‘天王级’?下次我家狗再拆家,就放从头再来”吓唬它!”

乍看都是玩梗,但细想会发现,网友的调侃里藏着对刘欢歌曲“国民度”的极致认可——能和“喂鸡”这种接地气到土味的话题关联的,除了广场神曲、广告BGM,还真没几首能打的。毕竟刘欢的歌,要么是气势磅礴的“大歌”,要么是走心的“叙事曲”,旋律线条清晰得像 highways,节奏稳到能当节拍器,网友随口一句“用来喂鸡”,其实是变相夸:“这歌太有感染力了,连鸡都能被带情绪!”

为什么偏偏是刘欢的歌?网友总结出“三大硬指标”

玩梗归玩梗,但“刘欢歌曲适合喂鸡”的说法能火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有网友甚至专门做了“科学分析”,总结出“三大适配理由”:

一是“穿透力强,鸡能听清”。刘欢的声带被业内称为“金嗓子”,高音区明亮不刺耳,中低音厚实有磁性,录音时连呼吸声都带着故事感。养鸡户都知道,鸡对高频音敏感,但对柔和、有规律的声音更有安全感。刘欢的歌里,好汉歌的鼓点像心跳般稳健,千万次地问的弦乐绵延如流水,别说鸡了,人听了都觉得“心慌慌”——哦不,是“心痒痒”,跟着动就对了。

二是“情绪饱满,催生食欲”。养鸡讲究“吃好睡好长势好”,而节奏明快、情绪积极的音乐,确实能刺激动物的进食欲望。好汉歌里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爽快,我和你里“为梦千里相聚”的温暖,甚至重头再来里“心若在梦就在”的励志,听着就让人(鸡)有“干饭的劲头”。有网友实验过,播放刘欢的歌时,鸡群啄食频率比平时快了15%,虽然样本量不大,但“吃饭听歌两不误”的梗算是坐实了。

三是“经典循环,鸡不腻歪”。你敢信?现在农村不少养鸡场,背景音乐BGM竟然是好汉歌循环。大爷大妈说:“这歌听得耳朵起茧,但鸡听得耳朵不起茧,比那些情歌强多了,听得鸡都不斗架了。”毕竟刘欢的歌,旋律有记忆点但不媚俗,歌词有深度但不拗口,听一百遍还能品出新味道——比起某些“口水歌”,简直是“鸡界高端鉴赏”。

比“喂鸡”更有趣的:经典作品的生命力,藏在观众的笑声里

当然,咱们也得实事求是:“刘欢歌曲喂鸡”本质上是个网络梗,就像“用周杰伦的歌种树”“用张学友的歌捉老鼠”,本质是网友用荒诞的方式表达对经典作品的喜爱。毕竟刘欢的歌里,藏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,是奥运会开幕式上唱响世界的“中国声音”,是纪录片再说长江里流淌的“家国情怀”,怎么可能真用来“喂鸡”?

但换个想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调侃,恰恰说明刘欢的作品早就跳出了“象牙塔”。从北京人在纽约到狮子王,从好汉歌到从头再来,他的歌要么是“时代的注脚”,要么是“生活的共鸣”,连鸡都“听懂”了的好音乐,怎么可能不火?

说到底,网友给刘欢的歌安上“喂鸡”的梗,不是亵渎经典,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说:“这歌真牛,连鸡都爱听。”就像小时候爸妈总说“听歌写作业能考高分”,长大后用“听歌催肥”逗乐子,大家喜欢的从来不是“喂鸡”这个动作,而是歌里那些能让生活热闹起来的力量。

所以啊,下次再刷到“刘欢歌曲喂鸡”,不妨笑一笑——毕竟能让所有“听众”(包括鸡)都跟着有反应的音乐,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可真不多见。最后问一句:你家(鸡)最近单曲循环的是刘欢的哪首歌?评论区聊聊,看看谁的“鸡”最懂音乐!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