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刷社交媒体,总刷到“刘欢欢”和“高唐教体局”两个词一起蹦出来。一开始还以为是名字重了,直到点开几张模糊的活动照片——没错,就是那个演过不少家庭剧、观众缘一直不错的女演员刘欢欢。她站在一群穿制服的人中间,背景墙上“高唐教体局”几个字格外显眼。
这就让人纳闷了:刘欢欢堂堂娱乐圈演员,怎么突然跟“教体局”扯上关系了?难道是转型从政了?还是说,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“内幕”?
不是“跨界”,更像是“走心”的公益
其实翻翻刘欢欢的社交动态,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接触“教育”和“公益”了。去年看到过她去山区小学支教的视频,镜头里的她没穿礼服没化妆,蹲在地上给孩子系鞋带,普通话夹杂着当地话,和孩子们抢着拍大头贴,笑得比孩子还开心。当时还有网友调侃:“刘欢欢是不是偷偷报了‘幼师速成班’?”
而这次和高唐教体局的关联,据说是她参与的“乡村美育扶持计划”的一部分。具体是啥呢?简单说,就是刘欢欢作为发起人之一,联合高唐教体局,把城里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(比如音乐、美术老师)送到乡镇学校,让没条件上艺术培训班的孩子也能学画画、唱歌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现在明星公益不是作秀就是带货,她能坚持多久?”但这次高唐教体局的老师透露了个细节:刘欢欢来调研时,没提任何要求,就跟着校长挨个教室转,看到教室缺乐谱本,当场就让团队从城里调了200本送过来;听孩子们说想学乐器,她第二天就自己掏钱买了10把口琴寄过来。“哪有大明星这么‘接地气’?”教体局的老师笑着说。
公众人物的“价值感”,从来不在流量里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公益人士。他说过一句话:“真正有温度的公益,不是站在台上喊口号,而是蹲下来和需要的人平视。”这句话用在刘欢欢身上,好像挺合适。
毕竟现在娱乐圈太“卷”了——今天谁买了新包,明天谁的恋情曝光,后天谁又因为一句采访上热搜。相比之下,刘欢欢的这些操作,确实不算“抓眼球”。但仔细想想,这不正是公众人物该有的样子吗?
流量能带来关注,但只有持续的行动,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。刘欢欢不是第一个做公益的明星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,但她愿意把自己从聚光灯里“摘”出来,花时间、花精力去做一件看似“不赚钱”的小事,这种“不务正业”反而更让人佩服。
最后想问一句:你敢相信吗?
其实这篇文章写到这里,心里还是有点“忐忑”的。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“明星”和“教体局”本该是两个世界的人。但刘欢欢用行动告诉我们:跨界不是目的,想做什么,想改变什么,才是关键。
所以最后想问问大家:如果下次再看到明星默默做公益,你是会点赞,还是会觉得“又一次被套路了”?或者说,你觉得刘欢欢的这种做法,能不能给娱乐圈的其他人一些启发?
(毕竟,能把“流量”变成“留量”,把“名气”变成“底气”,才是真本事,对吧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