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演唱会鼓手是谁?藏在聚光灯外的“定海神针”,用鼓槌敲开音乐人的灵魂密码?

去年刘欢“奔赴山海”巡回演唱会的后台,总有人围着一个低调的身影转——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黑色T恤,手上缠着磨出毛边的鼓棒,不是在调试鼓皮松紧,就是对着乐谱哼节奏。直到某晚演出前半小时,刘欢亲自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今天好汉歌的间奏,加两下滚奏,试试?”他抬头一笑,眼睛里像藏着鼓点般:“您放心,稳的。”这个人,就是刘欢演唱会御用鼓手阿Ben。

刘欢演唱会鼓手

一、从“琴房怪胎”到“节奏大师”:鼓槌下的二十年孤独修行

阿Ben的鼓房里,永远堆着三样东西:写满批注的乐谱、不同硬度的鼓棒、一整柜的演出录像。其中最旧的,是大学时用兼职买的二手鼓,“鼓皮早就换过三次了,但底座的铁锈还在,当个念想”。他打鼓的样子不算标准——不追求教科书式的“坐姿如钟”,却总能在鼓点里藏点小脾气:敲弯弯的月亮时,鼓刷带出的颤音像踩着江南雨巷的青石板;打千万次地问的间奏,密不透风的十六分音符突然砸个重音,像主角胸口的千回百转。

刘欢演唱会鼓手

“有人说鼓是乐队的‘发动机’,可我觉得刘欢老师的歌里,鼓得是‘心跳’。”阿Ben翻出手机里一段视频,是2018年我是歌手后台,“当时刘欢老师临时改凤凰于飞的编曲,最后一分钟要加段鼓独奏。我抱着鼓站在旁边,手心全是汗。他走过来,没说‘你行不行’,只指着乐谱某个位置说:‘这里,要像踩着落叶走,不能急’——那一刻我突然懂,好鼓手不是‘打’节奏,是‘陪’节奏说话。”

二、与刘欢的十年“无声默契”:他听懂了“不吼的音乐”

刘欢的音乐向来以“浓墨重彩”著称,但细听会发现,他的鼓点从不是“强出头”的类型。“很多人以为给大佬打鼓得拼命炫技,错了。”阿Ben拿起一支鼓棒,指着鼓面的中心:“刘欢老师要的‘稳’,是指力道藏在呼吸里。比如从头再来的前奏,鼓得像老人咳嗽前的深吸气,沉但不闷;山水长里,镲片要模仿山风擦过悬崖的‘唰’声——这些细节,光靠乐谱不行,得跟着他一起‘熬’。”

2013年第一次合作时,阿Ben还是个替身鼓手。原定鼓手临时生病,他临时救场,上台前连刘欢长什么样都没看清。“那晚唱摇篮曲,我生怕太吵,把踩镲拧得特别松。结果唱到一半,刘欢老师突然停下来,对台下说:‘大家听,这鼓声像不像妈妈摇摇篮的手?’——原来他拧松的力道,刚好卡在歌声的缝隙里。”从那以后,阿Ben成了刘欢团队“常驻隐形嘉宾”,今年巡演的父亲写的散文诗,他在第二段主歌后加了段极轻的边鼓,“像爸爸抽烟时,烟灰落在地上的‘噼啪’声,这才是他想说的‘家常’。”

三、藏在节奏里的人间清醒:台下的“鼓手”也是“生活家”

别看阿Ben在台上“敲”得投入,台下活得像个“老派文人”。他的朋友圈几乎不发工作照,倒是常晒晒自己熬的绿豆汤、画的鼓谱速写,还有楼下的流浪猫“小花”——“小花蹭我裤腿的时候,节奏比我的鼓点还准。”

有次演出结束,有观众追到后台要签名,他指着鼓 joking:“你要签?我给你在鼓棒上刻个‘稳’字吧,比我的名管用。”还有年轻鼓手问他怎么练节奏,他摆摆手:“别光啃教材,去菜市场听卖菜大妈砍价,去公交站听等车人跺脚——生活里全是节奏,会听的人,鼓棒自然‘活’了。”

四、为什么我们总忽略“第二主角”?因为好鼓手“让主角更耀眼”

最后一场巡演在深圳落幕时,阿Ben把用了五年的鼓棒留给了舞台。灯光暗下来,刘欢的声音响起来:“今天,我想让你们认识一个人——我的‘鼓手兄弟’阿Ben。没有他的稳,就没有我的‘疯’;没有他的‘藏’,就没有我的‘亮’。”台下掌声雷动时,阿Ben已经在拆鼓箱,手指缠着新缠的鼓皮,“说到底,鼓手的快乐,就是让歌站在光里,我们在暗处笑得够大声。”

下次听刘欢的歌,不妨闭上眼——或许你会发现,那些让你心潮澎湃的瞬间,不只是嗓音的穿透力,更是某个藏在鼓点里的“心跳”,正稳稳地托着你,走过了那些“想哭又想笑”的时刻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