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乐坛常青树刘欢被网友叫“柠檬精”?这反差萌谁懂啊!

最近刷刘欢老师的视频,总看到弹幕飘过“柠檬精本尊”“刘老师这波操作太酸了”——等等,那个唱弯弯的月亮时眼睛里都带着光的乐坛教父,怎么成了“柠檬精”?这标签一贴上,非但不违和,反而让人直呼“上头”!

刘欢柠檬精

要说刘欢老师缺过“柠檬”的对象吗? Grammy评委、中国内地首位登上央视春晚的流行歌手、好声音那把“导师椅”上的定海神针……他的履历随便拎一条都够普通人羡慕一辈子。但你发现没,这位“人生赢家”偏偏活成了全网“柠檬精”的“启蒙老师”——人家酸的不是名利,是那份没被岁月磨掉的热乎劲儿,是藏在“大师”滤镜下的小孩子脾气,明明可以端着,却偏偏喜欢“接地气”地让人心头一暖。

一、他酸的不是“名利”,是对“热爱”的较真

刘欢柠檬精

说起刘欢的“柠檬操作”,得从歌手某期后台说起。有次华晨宇唱完平凡之路,后台采访刘欢,他看着年轻歌手的爆发力,半开玩笑拍大腿:“哎,这体力!这嗓子!我当年要是也这么敢玩,现在可能还能多唱几年。” 话里话外没有嫉妒,倒像自家长辈看着后辈出息时那种“又骄傲又有点小委屈”的劲儿。

后来声生不息里,他听林子祥唱男儿当自强,全程跟着打拍子,结束时眼眶泛红:“林老师这嗓子,那是真功夫啊!我这把老骨头,现在只能坐在底下‘柠檬’了。” 你说真酸吗?他转头就给学员指点:“你们年轻人要抓住嗓子最好的时候,别学我,总想着‘慢慢来’,结果‘慢慢’就熬过去了。” ——你看,“柠檬”背后,是对音乐几十年的敬畏,是把“热爱”揉碎了说给你听的真诚。

刘欢柠檬精

二、他把“柠檬精”玩成了一种幽默,从不端着

谁能想到,那个在音乐会上指挥交响乐团的刘欢,私下里也是个爱“吃醋”的老顽童?好声音里,他总调侃其他导师:“那英,你今天穿这么好看,是想抢学员眼球吗?”“李健,你再引经据典,学员都要拿笔记上课了!” 听上去像“吐槽”,其实是用最轻松的方式拉近距离。

有次学员唱了一首他当年特别喜欢的冷门老歌,他没急着点评,先跟观众“卖惨”:“哎呀,这首歌当年我录音录了三天三夜,结果现在年轻人一开口就唱得比我好,我这‘原唱’地位不保啊!” 逗得全场笑作一团,转头却认真跟学员说:“你音准比我当年稳,但歌里少了点‘讲故事’的心境,来,我再跟你聊聊这首歌背后的故事。” ——这种“酸”,是巧妙的“破冰剂”,把高高在上的“导师”形象揉成了身边可爱的“欢哥”,让人愿意听他说话,更信他说的道理。

三、他让我们发现:“柠檬精”也可以是正向的

现在网上总说“你酸不酸”,好像“柠檬”就是狭隘的代名词。但刘欢的“柠檬”,让人看到的却是羡慕背后的动力。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:“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吗?” 他说:“压力肯定有,但你看他们写歌、搞创作时的那股劲儿,我有时候都‘柠檬’——我就想,当年我要是有他们一半敢闯,现在说不定还能多写几首年轻人爱听的歌。” 这话要是换别人说,可能就成“凡尔赛”,但他一说,就像邻家大爷感慨“你们年轻人真精神”,反倒让人觉得:“原来大师也羡慕我们的年轻,那我们更得拼了!”

这种“柠檬”,不是“我得不到的也不准你得到”,而是“你真好,我得向你学”;不是“你凭什么比我强”,而是“你强,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”。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:羡慕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羡慕变成嫉妒;真正的强大,是看到别人的光,然后让自己也发光。

所以啊,刘欢老师为什么能“稳坐”“柠檬精”C位?不是因为他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,而是他让我们在羡慕他的同时,也学着去羡慕生活、羡慕热爱、羡慕那些比自己更努力的人。这位乐坛常青树早就不需要靠任何标签证明自己,但他偏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:大师嘛,也是会“酸”的,酸的是对未知的渴望,是对“更好”的追求,是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热忱。

下次再看到刘欢老师“柠檬”,别急着笑,跟着他“酸”一会儿吧——酸出点劲儿,酸出点对生活的爱,说不定哪天,你也能活成别人“柠檬”的样子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