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个没背景没资源的新人刘欢月,凭什么让全网记住了她的名字?

提起娱乐圈的新人,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“又来了一张漂亮脸蛋”,但刘欢月好像不太一样。你最近刷手机时,有没有被一个叫刘欢月的名字刷屏?没背景、没炒作,甚至连像样的代表作都还没拿出手,为什么偏偏是她,让不少观众开始讨论“这个新人有意思”?

刘欢月

说起来,刘欢月第一次进大众视野,是去年冬天的一部古装剧。剧组里哪个新人不渴望露脸?可她倒好,连个正脸都没给,全靠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一句台词出圈——那是场雨中戏,她演的小丫鬟跪在地上求情,雨水顺着发梢往下滴,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偏偏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。当时弹幕突然炸了:“这个小演员是谁?眼泪说收就收,演技能打!”“新人里敢这么接戏的,不多见吧?”后来才知道,那场戏她NG了七遍,膝盖在石板路上磕得青紫,导演喊“卡”的时候,她自己扶着树站了半天,没喊一句疼。

这事儿要是放在别的演员身上,估计早发通稿卖惨了,刘欢月却没提过一个字。直到有记者问起,她才挠挠头笑着说:“当时哪顾得上疼啊,就想别把戏演砸了。大家愿意看,我就知足了。”这话听着朴素,可细想一下,现在娱乐圈里,还有多少新人肯为了一个镜头把自己豁出去?刘欢月身上那股“轴劲儿”,倒是让人想起了刚出头的那些老戏骨——不喊苦、不叫屈,就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角色演好。

刘欢月

但光有轴还不够,刘欢月最让人意外的,是她对“流量”的那份清醒。今年春天有部网剧找她当女二,角色人设讨喜,带资进组的资方还特意加了两集戏,让她多撒几把眼泪、多穿几次漂亮裙子。换了别的新人,估计乐疯了,可她看完剧本,直接找到导演:“张导,这角色的成长线是不是太弱了?您看能不能把后面几场哭戏改成无声的?有时候不说话,更有劲儿。”导演当时就愣住了,后来采访里说:“我做了这么多年戏,第一次见新人主动删减戏份、要求‘收着演’。现在年轻人,都想着怎么抢镜,她倒好,生怕角色太‘满’。”

这事儿传出去,有人说她“傻”,流量时代还谈什么演技,能露脸就行。可刘欢月不这么想:“戏是演给观众看的,不是演给数据看的。要是角色立不住,今天上了热搜,明天观众就忘了。”你看她社交账号,从来没什么营业日常,偶尔发条动态,要么是泡在片场啃剧本的配图,要么是后台对着镜子琢磨表情的截图。有次她发了一张自己在公园长椅上看老人下棋的照片,配文“慢慢来,比较快”,底下评论有粉丝说:“姐姐,你能不能学学别人,多发点自拍?”她回复得特实在:“我不会修图,怕吓到你们。”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藏着多少真心啊——在这个连喝水都要修图的圈子里,敢这么“素”的新人,还有几个?

当然,也有人质疑她:“没背景没资源,能火多久?”这话不无道理。但仔细想想,刘欢月的“火”本就不是昙花一现。她没上过热门综艺,没买过热搜词条,连生日会都办得简简单单,就请了几个剧组的同事一起吃火锅。可观众记住了她,不是因为她有多“完美”,而是因为她足够“真实”——会紧张,会犯轴,会为了一个角色和导演“较劲”,也会因为一句夸奖脸红半天。这份真实,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来得有力量。

记得上次颁奖典礼,她作为新人提名,上台前手都在抖,结果念到她名字的时候,她“腾”地站起来,鞠躬鞠得比谁都深,拿起话筒第一句就是:“谢谢评委老师,谢谢我爸妈……还有,谢谢没放弃我的那个剧组。”台下的人都笑了,可笑着笑着,眼眶就热了。这个圈子太浮躁了,能把“谢谢”说得这么真诚的人,不多了。

所以你说,刘欢月凭什么能在新人扎堆的娱乐圈站稳脚跟?凭那股子“不疯魔不成活”的拼劲儿?凭对角色的较真和对流量的清醒?或许吧。但更多的,是她身上那份难得的“纯粹”——不投机取巧,不随波逐流,就像她说的:“演戏这事儿,急不来。慢慢来,把每个角色都活明白,观众总会看到的。”

下次再刷到刘欢月的名字,别急着划走。你看她那个劲儿,说不定哪天,就成了下一个让所有人竖起拇指的“宝藏演员”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