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谁说刘欢只会站在舞台上唱好汉歌?他手里的谱子,可比话筒更有分量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弯弯的月亮里细腻的吟唱。但要是告诉你,这位唱红了无数神曲的音乐人,早在2005年就被中央音乐学院聘为教授,带博士生、搞教学一肩挑,你会不会突然觉得:原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经典,背后站的是一位“学术派”老艺术家?

刘欢是音乐教授

从“校园歌手”到“讲台上的刘老师”,音乐这条路他走了多少年?

1981年,19岁的刘欢考入国际政治学院(现为国际关系学院),学的可不是音乐,是国际政治。但谁也没想到,这个“政治系学生”会抱着吉他在学校晚会上唱故乡的云,直接火遍北京高校。后来因给电视剧便衣警察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“国民歌手”。

刘欢是音乐教授

可你知道吗?当同龄人在外商企业打拼、在校园里钻研学术时,刘欢的脑子里始终装着“音乐和教育”的执念。2000年,他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授课,2005年正式成为教授,主攻音乐传播与音乐制作。有学生后来回忆:“刘老师上课从不照本宣科,他会带着我们从二泉映月的旋律分析中国传统五声音阶,也会拆解Yesterday的和弦走向,告诉我们为什么简单的几个音符能让人听了就想哭。”

当导师遇上教授,综艺里的“毒舌”藏着多少学术功底?

刘欢是音乐教授

这些年,刘欢出现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综艺里,镜头前的他要么扶着眼镜皱着眉说“这个音准差了点”,要么感慨“现在的音乐太追求流量,忘了旋律的根”。不少网友觉得他“较真”“毒舌”,但你仔细品,他的每一句点评,都像是音乐学院教授在解剖作品。

比如他曾点评一个学员的高音:“你这个音是挤着喊出来的,而不是用气息支撑的。你试试把气息沉下来,像闻花香一样吸一口气,再慢慢叹出来……”这不就是声乐课上最基本的“横膈膜呼吸法”吗?还有次他说某首歌“编曲太满,把人声都淹了”,这哪是综艺导师的随口一说?分明是音乐制作专业里“突出主旋律,留白式编曲”的学术观点。

说到底,刘欢的“较真”不是挑刺,而是骨子里的学术习惯——音乐在他眼里,从来不只是“好听”,而是有严谨的逻辑和体系。

60岁的他,为什么还在说“我是个老师”?

如今刘欢已经60多岁,早就不靠唱歌赚钱,也没必要再抛头露面。但你总能看到他出现在音乐学院的课堂上,或是带着学生做音乐项目。有次采访被问“现在最在意什么”,他笑着说:“我最怕人家叫我‘歌唱家’,宁愿叫我‘刘老师’。”

在他眼里,唱一辈子的歌不如教出一批会唱歌的人。他带过的博士生里,有人成了高校音乐系主任,有人做了知名音乐制作人,还有人一直守在古典音乐的第一线。他说:“音乐这东西,光自己会唱没用,得有人接着往下传。”

所以下次再看到刘欢,别只知道他是好汉歌的刘欢了。坐在台下听他讲课的学生,能在他的谱子上看到和声的标记;站在舞台上听他点评的学员,能从他温和的语气里感受到学术的严谨。这位把“音乐教授”当成了第二身份的老艺术家,用一辈子的时间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家,从来不止会“演”,更会“传”。

说到底,当舞台上的灯光暗下来,讲台上的那盏台灯,才是他最想要的聚光灯,对吧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