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刘欢,现在乐坛提到他,还是得说一句“活着的传奇”。当年一首弯弯的月亮唱了多少人的青春,好汉歌一开口就是梁山泊的豪气,千万次的问至今还能让北京人在纽约的剧情浮现眼前。这人在观众心里的分量,早就不是简单的“歌唱家”三个字能概括的——是老师,是导师,更是把音乐当命的人。
可就这么个“铁人”,近半年来几乎“消失”了。先是有观众发现,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换了新面孔,往年华语乐坛压轴的他,这次连录制的消息都没有;再翻翻他的社交媒体,动态停在去年年底的一条分享,还是关于学生作品,连基本的近况更新都停了。最让粉丝揪心的是,去年年底跨年晚会后,有网友在机场拍到过一次,照片里的他明显瘦了一大圈,脸色也不太好,戴着帽子口罩,身边工作人员推着轮椅,整个人看着特别疲惫。
消息一传开,各种猜测就铺天盖地来了。“是不是复发病了?”“以前不是胖过吗?该不会是脂肪肝又严重了吧?”“听说去年就做过心脏手术,这次是不是又出问题了?”……毕竟刘欢的身体状况,早不是秘密了。
早些年他因为体型发福,总被调侃“刘欢老师”,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严重脂肪肝,一度胖到200斤,医生下了最后通牒:“再不控制,随时可能出生命危险。”他真就下了狠心,用了整整一年时间,靠饮食和运动瘦了80多斤,从“微胖大叔”练成了精瘦的“健身达人”。那次减肥,他上节目时说:“我现在每天只吃两顿饭,早上一杯牛奶,晚上吃点蔬菜和鱼,运动量比年轻时候还大。”能对自己这么狠的人,骨子里的拼劲谁都知道。
可身体就像一台机器,常年高强度运转,总会有些零件“磨损”。2019年,他在一次活动上突然低血糖晕倒,后来才知道是心脏早搏,加上长期熬夜赶通告,身体早就亮了红灯。当时他开玩笑说:“老了,不行了,得歇歇了。”谁成想这一“歇”,后来竟成了常态。这几年除了固定几档节目,他很少接商演,连演唱会都少了,总说“想多陪陪家人,也想让身体缓一缓”。
但这次“消失”的时间,还是比之前任何一次都长。有人翻出他去年年初的一条采访,当时他说:“最近总觉得累,有时候唱高音会气短,医生说要少动声带,多休息。”当时大家都以为就是普通的亚健康,现在细想,怕是早有端倪。
前几天有媒体试着联系刘欢工作室,工作人员回应得很含糊:“刘老师现在确实在休养,具体什么情况不便透露,等他愿意说的时候自然会和大家分享。”这话听起来,倒不像是不严重,倒像是“医生不让说”的无奈。
其实仔细想想,刘欢今年也64了。这个年纪,放在普通人身上该是含饴弄孙的时候,他却在舞台上拼了快四十年。从80年代的校园歌手,到90年代的国际舞台,再到后来当导师培养新人,手里的活儿就没停过。有一次后台采访,有人说他“太拼了”,他摆摆手:“不做音乐,我还能干什么?”这话听着心酸——哪有什么“铁人”,不过是把热爱当成了责任,把责任扛成了习惯。
要说“病了”,或许身体上的不舒服肯定有。但要说“病倒了”,倒也不至于。毕竟前阵子还有圈内朋友透露,他偶尔会在家里给学生上课,只是不公开露面,不接受采访,连朋友聚会都推了。“现在就想着把身体养好,以后还能在音乐上再做点想做的事。”这话听着,倒让人安心些。
其实粉丝担心,不过是对一位老艺术家的挂念。看着他两鬓的白发,想起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,总盼着他能一直唱下去。但比起“什么时候再开演唱会”“什么时候再上综艺”,大家更该盼的是他身体好好的。毕竟乐坛不缺一夜爆红的偶像,缺的是像刘欢这样,用半辈子把音乐刻进骨子里的“匠人”。
所以啊,与其天天猜“刘欢是不是病了”,不如等等他的消息。等他愿意开口,自然会告诉我们:“我很好,只是想歇歇。”到那时候,不管是他开新歌,还是重登舞台,我们都应该像当年听好汉歌一样,为他鼓最响的掌——毕竟,健康的刘欢,比什么都重要。
你说,是这个理儿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