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以为刘欢只会唱好汉歌?他竟还能当博士生导师?

提到刘欢,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,是不是好汉歌里那高亢嘹亮的“大河向东流啊”?或者是春晚舞台上的经典一瞬?但你要是说刘欢是“博士生导师”,估计不少人得愣一下:“唱摇滚的还能带博士?这头衔是真的假的?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这位“音乐教父”究竟有没有资格站上大学的讲台,背后又藏着多少咱们不知道的音乐江湖故事。

刘欢是博士生导师吗

先说结论:刘欢不是“全职博导”,但他带的“研究生”,比很多导师的学生都牛

严格来说,刘欢并没有在任何高校担任“全职博士生导师”,但他确实是中国音乐学院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、研究生导师,而且带的都是音乐创作、流行音乐研究这类“硬核”方向。可能有人会说:“兼职教授算不算真导师?”这你就小瞧刘欢的音乐江湖地位了——他带的“学生”,根本不是靠点名签到交作业的那种“传统门生”,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后辈力量。

刘欢是博士生导师吗

从“校园歌手”到“音乐教父”:刘欢凭什么能当导师?

要想知道刘欢为什么有资格当导师,得先看看他的“音乐履历”。你可能不知道,刘欢1981年考入国际关系学院,学的是法国文学专业,但压根没影响他把“玩音乐”玩成事业。大学时期他就已经是校园里的“歌神”,后来因为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唱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而红,成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山级人物。

但你以为他只会“飙高音”?太天真了。刘欢真正的“杀手锏”,是藏在歌声里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功底。他精通古典音乐、摇滚、爵士、民谣,甚至能把诗词歌赋改编成流行歌曲——比如弯弯的月亮里那婉转的旋律,藏着多少江南水乡的意境;再到千万次的问里融合摇滚的爆发,又带着多少对人性挣扎的思考。这种“既能唱又能写,既能感性又能理性”的能力,才是他当导师的底气。

带学生带得“不着边际”,却让每个后辈都脱胎换骨

既然不是全职博导,刘欢带学生“带”的啥?答案很简单:带的是音乐审美,带的是行业眼光,带的是“怎么把流行音乐做出灵魂”。他从不死磕技术,反而总跟学生说:“别光练嗓子,先去读读书,去生活里找灵感。”

记得他之前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时,有个年轻选手唱得技巧很好但没感情,刘欢没直接批评,反而给他讲起了诗经里的“蒹葭苍苍”,说:“你看古人写思念,不直接说‘我想你’,而是说‘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’,这种含蓄的意境,才是音乐该有的骨血。”后来那个选手再唱,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——这就是刘欢带学生的方式:不教你怎么“站上舞台”,教你怎么“站在台上发光”。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曾透露,刘欢给他们上课时,根本不按教材来,经常从巴赫的赋格聊到周杰伦的中国风,再从莫扎特的歌剧谈到抖音神曲的反套路。“他说音乐没有高低贵贱,但有好坏之分——能打动人的就是好音乐,不管你用什么形式。”这种“跳出技术谈审美”的教学,比任何课本都管用。

为什么说“刘欢当导师”,是华语乐坛的幸运?

其实,娱乐圈里当老师、带学生的明星不少,但像刘欢这样“被行业公认”的导师,真没几个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的乐坛太浮躁了:太多歌手追求“速成”,靠流量和滤镜撑场面,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“表达”。而刘欢的存在,就像一剂“清醒剂”——他从不跟风玩电子舞曲,也不迎合短视频的“洗脑旋律”,只是稳稳地站在那里,告诉大家:“别慌,音乐的路,得一步一个脚印走。”

他带的学生里,有拿过格莱美提名的创作人,也有在选秀舞台上惊艳全网的黑马,但更重要的,是让整个行业看到了“传承”的力量——真正的音乐前辈,不是靠着过去的荣誉吃老本,而是用自己的经验,为后辈点亮一盏灯,让他们少走弯路,多听内心的声音。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刘欢是博士生导师吗?严格意义上说,他没有全职博导的头衔,但他用40年的音乐积累,培养了无数能“扛起华语乐坛大旗”的后辈;他用对音乐的敬畏和对行业的责任感,诠释了什么是“师者”。这样的刘欢,比起很多顶着“博导”名头的教授,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音乐导师”。

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,别光顾着跟着唱,不妨想想:这位站在舞台上唱歌的男人,其实也在用另一种方式,守护着咱们华语音乐的根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