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歌坛只此一个“大哥大”?刘欢担得起这个称号吗?

前几天刷到条评论,说现在年轻人提歌坛大哥,脑子里都是周杰伦、张学友这些“天王”,但“大哥大”这个称呼,好像有点年代感了。可说到这个词,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,还是刘欢——不是现在流行的“顶流”“C位”,就是实实在在的“大哥大”。你可能会问: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用这个老派词儿?”但刘欢这三十多年的歌坛路,还真能让你掂量掂量,“大哥大”这三个字,到底意味着什么。

先说“大”在哪儿?不是流量,是作品里的“定海神针”

刘欢的歌,你不用去查播放量,更不用靠热搜刷存在感——从少年壮志不言愁里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”的铿锵,到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再到从头再来里“心若在梦就在”的坚韧,哪首不是刻在几代人DNA里的“时代声音”?有人统计过,他的代表作里,至少有5首是央视春晚“零点压轴”级别的存在,这种国民度,现在歌手怕是想都不敢想。

刘欢是歌坛大哥大吗

更难得的是,他的“大”,从来不是重复自己。年轻时的他,是唱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能飙到High C的“实力派”;中年时,给胡雪岩唱主题曲,能把商海浮唱得荡气回肠;后来上好声音,坐在导师椅上,开口就说“别把技巧当本事”,把音乐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。他就像一棵老树,根深扎在土壤里,枝叶却总能向新空间生长——这种“大”,是经得起时间磨砺的“厚度”。

再说“哥”在哪儿?不是辈分,是对行业的“扛鼎担当”

“大哥大”的“哥”,从来不是年龄论资排辈,而是看你能不能扛事儿。90年代初,国内音乐还在摸索方向,刘欢已经带着 international (国际歌坛)的概念,把摇滚、民谣、古典揉在一起,专辑刘欢的历史现场,现在听依然前卫;后来选秀节目火遍全国,他当导师,不搞“毒舌”人设,也不制造“话题冲突”,就认认真真教学生“怎么把歌唱进心里”,带出了吉克隽逸、塔斯肯这些真正会唱歌的歌手。

有一次采访,记者问他:“您看现在乐坛新人,最缺什么?”他没说“缺舞台”“缺资源”,而是说:“缺对音乐的心诚。现在太快了,都想一步登天,可好音乐是熬出来的。”这话说完,圈里好几位老音乐人转发,说“这才是真大哥该说的话”——“哥”的分量,从来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,而是能不能带着后辈一起走,让行业变得更好。

那“大”和“哥”凑一块,为什么非是刘欢?

你可能说,张学友是歌神,刘德华是常青树,他们也是“大哥”啊。但刘欢的特别,在于他的“超出歌坛”。他是全国政协委员,连续十几年为传统文化、音乐教育提案,有人说他不务正业,可他说:“歌手的嗓子,不仅用来唱歌,更要为老百姓说话。”他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主题曲,把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唱得热泪盈眶,让千年诗词活了起来;他给三国演义唱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,那股雄浑的“中国气派”,后来没歌手能复制。

更绝的是,他红了这么多年,没接过一个商业代言,连综艺节目都挑着上,有人说他“不食人间烟火”,可他说:“我的歌是为老百姓唱的,不是为广告牌唱的。”这种清醒,在浮躁的娱乐圈里,比任何“顶流人设”都难得。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刘欢是歌坛“大哥大”吗?

如果你问的是“有没有足够多的爆款歌”“能不能带流量热搜”,那他可能比不过现在的年轻歌手。但如果问的是“有没有作品能撑得起一代人的记忆”“有没有资格教别人怎么好好唱歌”“有没有勇气在名利场里守住初心”,那刘欢,怕是整个华语乐坛都找不出第二个能打“大哥大”标签的人。

就像他自己在歌里唱的“路漫漫,其修远兮”,真正的“大哥大”,从来不是自己爬得多高,而是能不能让身后的人,也看到更远的路。这么看,刘欢这“大哥大”,担得实在,也担得长久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