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都说刘欢是音乐圈“扫地僧”,他门下的歌手为何总能在流量时代悄悄“长青”?

提起刘欢,大多数人脑海里冒出来的标签大概是“音乐教父”“好声音导师”“春晚钉子户”,但很少有人留意——这位从80年代唱到现在的乐坛常青树,门下居然也藏着几位歌手。他们没顶流粉丝没热搜常驻,却像刘欢音乐的“影子”:不追风口,只磨作品;不炒人设,只拼实力。

你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有人这么‘老派’地做音乐?” 但偏偏就是这些被刘欢“带过”的歌手,在流量乱流里踩出了自己的路。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,刘欢手下到底有哪些“宝藏歌手”,他们又是怎么在娱乐圈的“速食游戏”里,把歌唱成“老火慢炖的汤”的。

第一个被“泼冷水”的学员:莎娜尔,把蒙古长调唱进城市耳朵里

刘欢旗下歌手

很多人认识莎娜尔,是在2018年的中国好声音盲选舞台。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姑娘,一开口就是带着马蹄声和草原风的长调诺恩吉雅,转身时,刘欢拍着大腿喊:“这就是我要找的‘原生态的声音’!”

但没多少人知道,刘欢早在2012年就遇到了莎娜尔。当时她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读本科,拿着一段自己改编的蒙古民歌去找刘欢请教,本以为会被“挑刺”,没想到刘欢听完直接说:“你以后跟着我,别乱跑。”

在刘欢的工作室,莎娜尔没少“受苦”。刘欢不让她碰那些“网红神曲”,让她翻来覆去地听腾格尔的天堂、德德玛的草原之夜,要求她“先把民族音乐的根扎深”。有次录歌,莎娜尔为了一个颤音,在录音室磨了整整一下午,刘欢就坐在门口的沙发上听,中途只递了杯温水,说:“别急,草原的风不会赶时间。”

现在莎娜尔出的歌,带着明显的“刘欢式审美”——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里加了电子音效,但内核还是蒙古长调的苍凉;城市牧歌唱的是北上广的漂泊,前奏一响却让人想到辽阔的戈壁。有人说她“不红”,但她去年开个人演唱会,草原的粉丝坐着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来北京,票卖完后,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背影照,配文:“刘欢老师说,唱歌要有人听,更要有人懂。”

最“不务正业”的徒弟:柯豆,把理工科脑袋拧成了音乐螺丝钉

要说刘欢旗下最让人意外的歌手,绝对是柯豆。这位戴着黑框眼镜、说话慢条斯理的青年,本科居然是学计算机的,后来靠自学作曲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,阴差阳错成了刘欢的弟子。

刘欢第一次见柯豆,是在学校的作曲比赛上。其他选手要么用华丽的转音,要么紧跟流行趋势,柯豆却交了一首融合古琴和爵士的序曲,曲子里透着股“轴”——明明可以简单点,他却非要加个复杂的减七和弦。刘欢当时就对评委说:“这孩子,是个‘音乐疯子’。”

果然,柯豆在刘欢工作室“疯”得更厉害了。刘欢让他研究爵士即兴,他能抱着唱片听一周,把每个乐手的solo都扒成乐谱;让他写中国风歌曲,他跑去故宫待了整天,在太和殿的台阶上记了半本子的飞檐斗拱。有次刘欢问他:“你不觉得写歌太苦吗?”柯豆头也不抬:“您当年写好汉歌,不也磨了三个月吗?”

现在柯豆算是“圈内红人”——给毛不易写过歌,给电影山海情配过乐,上综艺时不经意露一手钢琴即兴,总能让导师惊讶:“这哥们儿是刘欢徒弟?”但他依然活得像个“隐士”,不接商演,不签综艺,每天就是窝在工作室写歌。有次采访问他“怎么看待流量”,他说:“刘欢老师说过,音乐是瓶好酒,急着卖出去的,都是勾兑的。”

低调的“编曲大神": 甘虎,用琴键给歌手“搭骨架”

除了台前的歌手,刘欢旗下还有位“幕后大神”——钢琴家、编曲人甘虎。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,但一定听过他编的歌:那英的默、孙楠的拯救,甚至连韩红唱的天路,最初都是他搭的“音乐骨架”。

甘虎是刘欢的学生,更像是他的“音乐合伙人”。两人认识20年,合作的歌能绕三圈录音室。刘欢写歌时,常常是先哼出旋律,丢给甘虎:“你帮我看看,这个和弦行不行?”甘虎不客气,直接改:“这个音太飘,换个小七试试,稳当。”刘欢笑他:“你比我还‘毒舌’。”

甘虎给刘欢旗下歌手编曲,最厉害的是“量体裁衣”。给莎娜尔编歌,他会故意保留人声里的“毛边”,像草原上的风,吹得人心头发痒;给柯豆的曲子加配器,从不抢旋律,像个安静的工匠,把钢琴、弦乐、电子音效拧成一股绳,托着歌往上走。

现在甘虎很少出现在镜头前,但每次刘欢的演唱会,他一定坐在舞台旁边的钢琴后。有次后台问他:“为什么不自己唱红点?”他摆摆手:“我在这儿,歌才不会‘跑调’。”

为什么刘欢的歌手,都“不赶趟儿”?

聊到这里,你可能会发现:刘欢旗下的歌手,好像都“不赶趟儿”。莎娜尔不蹭网红热点,柯豆不参加选秀综艺,甘虎连微博都半年不更新一次。在“流量即正义”的娱乐圈,他们活成了“慢动作选手”。

但这偏偏就是刘欢的音乐哲学。他曾在一次采访里说:“有人问我怎么带学生,我说就三件事:多听歌,少废话,别着急。”他从不让学生上综艺“刷脸”,而是逼着他们“泡在录音室”;不让唱口水歌,只允许写“自己心里想唱的歌”。

就像柯豆说的:“刘欢老师像围棋大师,他看的是全局,不是一步的胜负。他让我们把棋‘走厚’,而不是‘走快’。”现在回头看看,那些“一夜爆红”的流量歌手,很多都成了“流星”,而刘欢门下的这些歌手,虽然没那么耀眼,却像恒星一样,在自己的轨道上稳稳地发着光。

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说“现在好歌少了”,你不妨翻翻刘欢旗下歌手的歌单——没有华丽的包装,没有浮夸的炒作,只有琴键上的指纹、谱子上的红笔、录音室里的熬夜。或许这就是音乐最本真的样子:不追风口,只对时间低头;不求速成,只等岁月发酵。

毕竟,刘欢老师早就用弯弯的月亮告诉我们:真正的好东西,从来都耐得住“弯弯绕绕”,也等得见“月光长明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