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62岁刘欢再推新作,为什么我们如今更“需要”他的声音?

前阵子刷到一条热搜:刘欢老师新歌上线。点开评论区,满眼都是“爷青回”“耳朵怀孕”“刘欢还是那个刘欢”。说实话,我愣了一下——这位年过六十的老艺术家,好像已经有很久没频繁出现在娱乐版面了,可他一出手,总能让人瞬间想起“乐坛定海神针”这六个字。

刘欢新

你有多久没听过这样的“耐听”了?

先问大家个问题:现在你听歌,是30秒循环一首,还是会等一首歌完整听完?如果是前者,那刘欢的新歌你大概率“听不进去”。他的新作,还是老样子——没有抓耳的hook,没有炸裂的节奏,甚至前奏30秒你可能还在想“这歌太平了”,可等到副歌响起,突然就被某个音符戳中,然后不自觉地跟着哼,直到最后一秒结束,心里还空落落的,好像意犹未尽。

刘欢新

这次的新歌里,有句词让我印象深刻:“岁月是首老歌,越唱越有味道。”你品品,这不就是刘欢的声音吗?年轻时是好汉歌里的“大河向东流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嘹亮、开阔,像站在山顶喊山河;后来是千万次的问里的“世间自有公道,付出总有回报”,带着点沧桑和笃定,像在说人生道理;现在的声音,褪去了些锋芒,多了沙哑和温厚,像陈年的普洱,初尝平淡,回味全是甘甜。

有人说“刘欢的声音过时了”,可如果你晚上戴上耳机,听他在新歌里轻轻唱“老朋友啊,我们终于又见面了”,突然就能理解——真正的“耐听”,从来不是跟着潮流走,而是把生活的滋味揉进旋律里,让人一听就觉得“啊,这就是生活”。

从“歌坛巨匠”到“流量绝缘体”,他凭什么?

刘欢不是没“吃过流量红利”。上世纪90年代,他的磁带卖出了几百万盒,春晚的舞台永远有他的一席之地,那时候的“顶流”,可比现在含金量高多了。可后来呢?他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,综艺很少上,热搜很少占,甚至有十年没发过新歌。

有人说他“骄傲”,有人说他“不接地气”,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,他只是太“较真”了。有次采访记者问他“现在流行短视频神曲,您会尝试吗?”他笑着说:“我写歌得先感动自己,才能感动别人。那些速食的东西,来得快,去得也快,我等不了。”

还记得他参加歌手吗?58岁的他,为了唱一首弯弯的月亮,提前半个月闭关练嗓子,连呼吸方式都重新调整。舞台上,他穿着朴素的黑色毛衣,没有华丽的舞美,就站着唱,可当那声音响起,全场观众都跟着站起来鼓掌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:什么是真正的“实力”?不是靠话题和流量堆出来的,而是你一站上台,别人就愿意安静下来听你唱歌。

这个时代,为什么还需要刘欢?

前几天跟00后同事聊天,他说:“其实我不太认识刘欢,但看好声音的时候,转椅一转,他一开口,我就觉得‘这人肯定很厉害’。”你看,真正的专业,是不需要标签的,光靠声音和气场,就能让人信服。

现在的娱乐圈,太快了。新人三个月发一张专辑,歌红人不红;综艺捧出来的“顶流”,下一秒就可能被新的取代。可刘欢的歌,却像一棵老树,根越扎越深。30年前唱牵手,30年后唱新歌,主题或许变了,但对音乐的敬畏、对生活的热爱,从来没变过。

有人说“经典”是过去的产物,可刘欢的新歌告诉我们:经典,其实是未来的伏笔。他在新歌里唱“别管岁月多长,别忘了最初的模样”,哪只是在唱歌,分明是在给我们这些被生活推着走的人,递了一盏灯。

最后突然想起,刘欢在一次演讲里说:“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‘大师’,就是个爱唱歌的老头。”可正是这个“爱唱歌的老头”,用一辈子的时间告诉我们:真正的好东西,从来不怕慢。就像他的新歌,初听平平无奇,再听却让人热泪盈眶——因为我们听见的,不是62岁的刘欢,而是那个永远在认真唱歌、永远热爱生活的少年。

所以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的歌不好听”,你可以反问他:“你听完一首歌了吗?不是30秒循环,是完整听完的那种。”毕竟,在这个追求速食的时代,愿意“慢”下来的人,才最珍贵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