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现在的娱乐圈总让人有种“看花了眼”的感觉——热搜天天换,新人一批批,可真正能让人听完心里一颤的音乐,却好像越来越难找了。直到前几天,刷到刘欢在某平台转发的一段张岭表演视频,底下那句“这才是该被听见的声音”,突然让我想起:原来那些真正有“根”的音乐,一直都在,只是我们太容易被喧嚣淹没了。
刘欢为什么“盯上”张岭?不是偶然,是“见过好东西”的人懂好东西
刘欢在音乐圈的地位,不用多说了吧?从88年春晚唱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如今当导师选人,他对音乐的标准,从来不是“流量”或“话题”,而是“有没有灵魂”。记得他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时,选人总说“这歌有故事”“唱的人心里有数”,后来才知道,他私下听音乐,根本不看咖位,只听“真不真”。
这次他推荐的张岭视频,其实是个挺“冷门”的片段——不是什么舞台表演,更像是个后台直播:张岭抱着一柄老贝斯,穿件洗得发白的乐队T恤,对着手机弹了段喝酒 Blues,中间突然哼起一句“人生啊,就像这杯酒,酸甜苦辣都得自己咽”。镜头晃得有点厉害,能听见旁边有人笑他“老张又喝多了”,他却跟着自己的节奏笑,眼角堆着皱纹,像在跟老朋友聊天。
刘欢转的时候配了句简单的话:“听他的贝斯,像在听人生。”后来采访他问为什么推荐,他摆摆手说:“现在的音乐太‘精致’了,每个音都对得整整齐齐,可就是没‘人味儿’。张岭不同,他的音乐是从土里长出来的,带着烟火气,也带着劲儿——那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啊。”
张岭是谁?不是“顶流”,却是玩摇滚的“扫地僧”
可能有人要问了:张岭?没听过啊,是哪个新晋歌手?
要这么说你就错了——在玩摇滚的人圈子里,张岭可是个“爷”字辈的人物。上世纪90年代,当崔健、黑豹们用摇滚撕开一道口子时,他已经是国内顶尖的贝斯手:给许巍弹过蓝莲花的贝斯,在郑钧回到拉萨的现场稳节奏,连那英演唱会都请他当音乐总监。可奇怪的是,他从不“作妖”,不参加综艺,不上热搜,甚至很少接受采访,就安安静安待在排练室,抱着贝斯写歌、练琴,像个“隐形人”。
这次刘欢推荐的视频里,他弹的喝酒 Blues就是自己写的歌。歌词简单得像大白话:“喝点小酒解忧愁,忧愁却上心头;朋友啊都在身边,为什么还是孤单?”可配合着他那低沉的贝斯声和略带沙哑的嗓子,突然就让人觉得“扎心了”——不是那种刻意煽情的扎心,是像你加班到深夜,在路边摊听见老板哼两句,突然鼻子一酸的扎心。
有网友评论说:“第一次听贝斯听得想哭,原来乐器也能讲故事。”也有人说:“比起那些撕心裂肺的‘情歌’,这歌更像一个大哥拍着你肩膀说‘别怕,大家都一样’。”
被刘欢翻牌的“宝藏视频”,藏着多少娱乐圈稀缺的“真”?
张岭这段视频火了之后,评论区有两句话特别戳人:
一句是:“原来音乐不用‘装酷’,真诚比技巧更能打动人。”
另一句是:“刘欢推荐的不是视频,是这个快时代里,被我们丢掉的‘慢’和‘真’。”
想想也是,现在的娱乐圈太会“包装”了:一首歌要经过十几道修音,一个艺 人要管理完美无缺的人设,一个短视频要卡准每个节奏点……我们习惯了看到“完美”,却忘了音乐最本来的样子,可能就是张岭那样——有点毛边,带点烟火,甚至有点“不讲究”,但它有血有肉,能让你在某个瞬间,觉得“啊,这说的是我”。
就像刘欢说的:“音乐的本质是什么?是沟通。是弹的人和听的人,能通过声音碰到彼此的心。”张岭的视频之所以能让刘欢“破例推荐”,大概就是因为它没想“讨好”谁,就是那么诚实地弹着、唱着,却意外地让无数人听见了自己的故事。
所以啊,下次当你觉得娱乐圈“没意思”的时候,不妨去看看张岭的这段视频。不是什么华丽舞台,没有精心设计,就是一个中年男人抱着贝斯,哼着最简单的小调。但相信我,当低沉的贝斯声响起时,你会突然明白:真正的音乐,从来不需要“流量”来证明它的价值——就像真正的实力派,从来都藏得住风骨,也等得到懂的人。
毕竟,刘欢这样“见过世面”的人,都愿意为他转发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,不听一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