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我们见过太多综艺导师“一灯定生死”的果断,却很少留意刘欢推灯后那几秒的停顿——当他把晋级灯推向角落的男歌手,目光却久久没有离开对方紧攥话筒的手,这到底是认可,还是另有隐情?

镜头里,刘欢的胳膊往前送得不算快,但手势很稳,像是把什么东西轻轻放在了该放的位置。那是一档连播三季的老牌音乐综艺,规则简单直接:四位导师,每人一盏代表晋级的灯,台上歌手唱完,灯亮则晋级,灭则淘汰。那天晚上的舞台不算大,音响效果也有些瑕疵,男歌手选了一首冷门的老摇滚,编曲简单,就一把木吉他和一段口琴,歌词里全是“迷茫”和“倔强”。他唱到副歌时,声音有点劈,唱到高音处,甚至能看见他脖子上青筋暴起,可他就是不肯低头,眼神死死盯着面前的麦克风,像在跟较劲。

台下其他三位导师已经亮了两位,动作快得像按了快进键,只有刘欢没动。他身体微微前倾,右手肘支在膝盖上,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的西装裤,原本该看舞台的眼神,此刻却像被磁铁吸住一样,牢牢粘在男歌手的手上——那双手骨节分明,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,尽管唱得吃力,却始终没有松开话筒半分。

“你确定要留这盏灯吗?”旁边的女导师侧过头小声问,语气里带着点不解,“刚才他那个破音,现场观众反应都挺淡的。”

刘欢推灯后看男歌手

刘欢这才收回目光,转头看了女歌手一眼,嘴角轻轻扯了下,没直接回答,只是把面前的灯往前推了推。 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灯亮了。可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点头说“很好”,也没有像点评其他选手那样先说技巧,反而把麦克风往面前挪了挪,声音压得很低,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:“刚才你唱‘就算跌倒也要爬起来’那句时,我看见你左手在抖,为什么不给自己一点底气?”

男歌手愣住了,估计没想到刘欢会注意到这个细节。他张了张嘴,声音带着点沙哑:“我……我怕唱砸了,对不住这首歌。”

“怕唱砸?”刘欢重复了一遍,目光又落回他那双泛白的手上,“可你刚才明明没松开话筒啊。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‘尊重’吗?不是技巧多完美,也不是音调多准,是哪怕紧张得发抖,也愿意把手里的东西当回事儿。”

他说这话时,台上的聚光灯刚好打在他俩身上,男歌手的眼眶慢慢红了,刘欢却像是没看见似的,转过头冲镜头笑了笑:“我这盏灯,不是给技巧的,是给那双没松开话筒的手。”

后来有人问刘欢,那天为什么特意强调“手”。他正在后台整理乐谱,闻言顿了顿,说:“我做了快三十年音乐,见过太多天赋异禀的人,可最后能走下去的,都是有股‘轴劲儿’的——不是轴着跟别人比,是轴着跟自己较劲。那天那个孩子,他可能自己都没发现,他握话筒的姿势,像我刚出道时一模一样,生怕轻了碰碎了歌词,又生怕重了压坏了旋律,那种笨拙的认真,比任何炫技都珍贵。”

现在回头看,刘欢那晚的推灯和凝视,哪里只是一次普通的晋级判断?他或许是在告诉屏幕前的年轻歌手:“别怕失误,真正的老艺术家,看的从来不是你唱得多完美,而是你是否把音乐当成了‘握在手里的东西’。”而这种不被流量裹挟、不被技巧迷惑的“火眼金睛”,大概才是一个真正懂音乐的人,对舞台最温柔的守护吧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