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为啥“把”吉克隽逸当亲徒弟?15年师徒情背后,藏着多少圈内人不说的事?

2013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后台,吉克隽逸抱着刚发行的EP,手指把着封面边角,指甲都快掐进纸里。她知道待会儿要见到刘欢——那位在盲选时被她彝族方言“惊到”的导师,也是业内公认的“乐坛活化石”。没想到,刘欢一走近就笑着拍她肩膀:“丫头,你那首情深语长我女儿天天放,说‘姐姐的声音像撒在凉山上的月光’。”

刘欢把吉克隽逸

这句玩笑话,后来成了两人关系的注脚——没人说“拜师”,但整个娱乐圈都清楚:刘欢,确实“把”吉克隽逸当亲徒弟在“养”。

初识:不是选人,是“捡到宝”

刘欢把吉克隽逸

要说刘欢和吉克隽逸的缘分,得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说起。那年吉克隽逸穿着民族风的亮片裙,唱着改编版爱的主打歌,台上那股子“野劲儿”和原生态音色,直接让那英转身。但很少有人注意,转椅后的刘欢其实眼神更亮——他没按抢钮,却在吉克隽逸唱完后,拿着笔在本子上记了好半天。

后来刘欢在采访里说:“我不是没考虑过转,我知道那英缺这么有特色的队员。但我更怕她被商业包装得太快,丢了最珍贵的东西。” 果不其然,吉克隽逸最终加入那英组,但刘欢的“关注”才刚开始。录制期间,他总会在走廊里碰到吉克隽逸练声,有一次递给她一瓶水,随口说:“你彝族腔调里的真假转换,别丢了,这在流行乐里是独一份的宝贝。”

刘欢把吉克隽逸

吉克隽逸当时只当是前辈的客气,直到后来她发首张EP,遇到唱腔瓶颈,硬着头发邮件给刘欢,附上demo,只说“老师想请您指点点”。没想到三天后就收到回复,邮件里不仅有修改谱子,还有3分47秒的语音——是刘欢一句一句唱的示范,连换气点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
“他没说‘你应该这样唱’,而是用自己唱给我听,‘你看,这里气沉下去,像你们彝族人喊山那样,自然就稳了’。”多年后吉克隽逸在采访里红着眼眶说,“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什么叫‘用心’。”

扶上马,还要送一程

娱乐圈从来不缺“昙花一现”的新人,尤其吉克隽逸当年刚出道,各种商业演出、综艺邀约砸过来,甚至有人劝她:“民族风太局限,赶紧转型主流,别总穿那些‘花里胡哨’的民族服装。”

刘欢听说后,直接在一个行业活动后台找到她:“吉克,过来。”他指着墙上某位老歌手的演出照:“看见没?上世纪80年代多少人劝她‘洋气点’,她偏穿自己民族的衣服唱走了国际。你们彝族有火把节、有口弦琴,这些都是根,根不能断。”

更绝的是,刘欢直接动用资源:让她给电影中华文明配唱主题曲,理由是“需要她那种原生态声线”;推荐她去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,让她和法国音乐人合作民歌改编版。有次吉克隽逸录音遇到瓶颈,刘欢直接把自己工作室的音乐师叫来,说:“你们按她彝族发音的习惯,把节奏改松一点,她唱山歌的时候,气不是卡在拍子里的,是跟着风走的。”

甚至有圈内人透露,吉克隽逸早期演唱会曲目单,都是刘欢帮她定的。“他说别总想唱快歌炫技,先让人记住你的声音。你看她现在能唱彩云之南,也能唱让我感到人生美丽的,不就是从‘根’里长出来的吗?”

“把”字背后,是前辈的“私心”

要说刘欢对吉克隽逸的“偏心”,最直白的莫过于2018年歌手节目。当时吉克隽逸作为帮唱嘉宾登场,刘欢在台上介绍她时,突然说:“别看她现在舞台经验丰富,刚出道时连怎么拿话筒都不知道,是我告诉她‘你的声音不靠设备,靠的是心里的那股劲儿’。”

这句话后来被粉丝做成梗图,配上“刘欢人形弹幕机”的字样。但只有吉克隽逸知道,这话背后有多少往事:“那年跨年演出,我在后台紧张得发抖,刘欢老师把我拉到化妆间,让我看他手机里女儿照片,说‘我女儿说你今天像小仙女,要是你紧张,仙女就不漂亮啦’。他从来不说教,却用最笨的办法,把我从‘怕舞台’变成了‘爱舞台’。”

有人说刘欢这是“爱才”,但圈内人看得更明白:这哪是简单的“提携”,分明是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——当年刘欢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,不也是在流行和古典的夹缝里找路,前辈的几句点拨,让他少走了多少弯路?如今他把这份“传承”给吉克隽逸,与其说是“把”她当徒弟,不如说是想圆一个“初心”:让好声音真正能被听见,让有特色的艺人能走得更远。

15年过去,他们早已成了“亲人”

如今吉克隽逸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“被扶”的新人,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甚至开始带新人。有次她参加综艺,提到“我的老师刘欢”,观众才发现,原来两人从没正式拜过师,却比很多师徒还要亲。

去年刘欢生日,吉克隽逸晒出合照,配文:“15年了,您还是那个愿意听我‘胡说八道’的老师,我还是那个会把新鲜果子带给您的徒弟。”照片里,刘欢戴着老花镜看手机,吉克隽逸蹲在旁边,手里捏着一张写着“生日快乐”的彝文纸条。

有人问刘欢:“您带过那么多学生,为什么对她这么上心?”刘欢当时正在剥橘子,抬头笑了笑:“你们知道吗?凉山的姑娘,把‘亲人’叫‘阿惹妞’。吉克就是我的‘阿惹妞’,不是徒弟,是家里人。”

原来娱乐圈里最动人的关系,从来不是利益捆绑,而是“我把你当家人,你也把我当靠山”;不是一句“老师好”的客套,而是“你往前走,我永远在你身后”的默契。

刘欢“把”吉克隽逸,不是占有,是托举;不是光环,是底气。这份藏在“把”字里的师徒情,或许才是娱乐圈最该有的样子——前辈搭梯,后人登高,然后一起,把路走得更宽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