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我是歌手舞台上,刘欢的歌为什么能让人听一遍就记住?藏在旋律里的,难道不只是技巧?”

2013年,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播出到中期,一个身影的出现让整个舞台都沉静了下来——刘欢。彼时他已成名20余年,却带着“学生”般的认真,站在竞技歌手的舞台上,用一首首老歌,给观众上了一堂关于“音乐本质”的课。很多人至今记得,他唱千万次的问时,眼里的光;唱弯弯的月亮时,指尖的颤;唱从头再来时,声音里的重量。可奇怪的是,他的表演没有炫技,没有夸张的肢体,却总能戳中人心最软的地方。为什么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刘欢在我是歌手上的歌,到底藏着什么“秘密”。

刘欢我是歌手歌曲

一、他唱的不是歌,是“故事里的人”

你发现没有?刘欢选的歌,从来不是“为唱而唱”的炫技曲目。第一季第一场,他选了千万次的问,不是原版的电子配乐,而是用钢琴搭了一个简单的框架,像是在深夜的台灯下,慢慢回忆起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那些挣扎与渴望。第二段副歌,他突然加了一句转音,不高,却像一把小钩子,勾得人心跟着颤——那哪里是技巧?那是约翰·在纽约街头买醉时,心里拧巴着的“为什么啊”。

刘欢我是歌手歌曲

后来唱弯弯的月亮,他没加任何改编,就是最朴素的吉他伴奏,像坐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,用家乡话给你讲:“阿哥阿妹笑了,酒也香了……”有人说“太温了”,可偏偏就是这份“温”,让人想起小时候夏天的晚上,奶奶摇着蒲扇,唱的童谣。刘欢自己说过:“歌是活的,你得让歌里的人‘活’过来。”他不是在“演”歌,而是在“替”歌里的人说话,你说,这样的歌,怎么能不让人记住?

二、他敢“放下”光环,才让“技巧”成了“配角”

刘欢我是歌手歌曲

很多人说,刘欢是“乐坛活化石”,他的音域宽得吓人,高音能劈到云里,低音能沉到湖底。可在我是歌手上,他几乎没用过“极限音”。唱往日时光时,他故意把声音压得很扁,像喝了点酒的老朋友,跟你念叨起“那些年的你和我”;唱心中的太阳时,甚至用了点“破音”,可那破音里,全是西北汉子的粗粝和倔强。

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,“技巧”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有次录完制作用,他在后台跟音乐总监说:“这歌要是光比谁的高音高,那不如去喊山。”他敢把“刘欢”这个“光环”暂时放下,只留一个唱歌的人站在台上。这样的“放下”,反而让观众看到了“人”——一个会紧张、会怀念、会为一句歌词反复琢磨的普通人。你说,当你看到这样一个“真实”的人唱着真实的感情,会不会觉得“哎,这歌,好像唱的就是我”?

三、他的歌里,藏着一辈子的“音乐态度”

有人统计过,刘欢在我是歌手上唱的歌,90%都是“老歌”——不是当下的流行热单,而是上世纪80、90年代的经典。比如千万次的问弯弯的月亮从头再来,甚至还有一首蒙古人。他说:“好歌不怕老,就像老酒,越陈越香。”

可他选的“老歌”,从来不是“怀旧”那么简单。比如蒙古人,他没用原版的马头琴,而是加了现代的电子鼓点,像把草原的风吹进了城市的霓虹里。他说:“音乐得往前走,但根得扎在土里。”这种“守正创新”的态度,藏在他每一首歌的处理里——不盲目追求“新”,不刻意迎合“流行”,只问“这首歌有没有‘真东西’”。

你知道吗?第一季结束后,有观众给节目组写信,说:“以前觉得老歌过时了,听了刘欢的歌,我翻出了爸妈的磁带,原来每一首都有故事。”你看,刘欢的歌,不止是“唱给耳朵听”的,更是“唱给人心听”的。他用自己的音乐态度告诉所有人:好歌,是能跨过时间的,是能连接不同代际的。

最后想说:刘欢的歌,为什么能“封神”?

其实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他唱的不是“技巧”,不是“光环”,是“人”。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,是时光里的记忆碎片,是一辈子对音乐的“较真”和“真诚”。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,我们还会想起我是歌手上的刘欢?因为他让我们相信:在这个“流量至上”的时代,还是有人愿意沉下心,好好写一首歌,好好唱一首歌。就像他说的:“音乐不能骗人,你心里有没有,观众听得出来。”

下一次,当你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闭上眼,想想——他唱的,是不是你心里的某个故事?

(完)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