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有没有想过,当以“铁肺”和“音乐教父”闻名的刘欢,遇上周杰伦笔下“天青色等烟雨”的青花瓷,会碰撞出什么评价?

“这不只是一首流行歌。”这句话,刘欢在某个音乐节后台休息时,对着镜头慢悠悠地说,手指还无意识地在桌上敲着青花瓷前奏的节奏。他说话总带着点北方人的直爽,眼神却像浸了温水,透着对音乐的认真,“它的词,能闻到墨香;它的旋律,像是在宣纸上走笔。”

刘欢怎么评价青花瓷

从“技术流”到“意境流”:刘欢的“挑剔”里藏着真心

刘欢在乐坛以“难搞”出名。选节目导师时,他常皱着眉说“这歌立不住”,转过头却会给新人改旋律到凌晨。但青花瓷不一样。有次采访被问及“周杰伦的中国风”,他先笑了:“小周啊,他是把‘中国’装进了年轻人的口袋里,青花瓷就是那颗最亮的扣子。”

刘欢怎么评价青花瓷

他具体夸过三样。

一是“词的留白”。方文山的词,在他看来不是堆砌辞藻,而是“用最少的字,画一幅会动的画”。“‘在泼墨山水画里,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’,你看,这哪里是歌词?是电影镜头啊!镜头拉远,墨色蔓延,人影淡去,整个故事都藏在那‘被隐去’三个字里。”

二是“旋律的东方感”。周杰伦的曲子常被说“有R&B味儿”,但刘欢听出了门道:“他的旋律里,藏着戏曲的‘气口’。副歌那句‘天青色等烟雨’,不是喊出来的,是‘叹’出来的,像京剧里的‘散板’,松散里带着讲究,听着就心静。”

最绝的是“编曲的分寸感”。刘欢自己录好汉歌时,为了找一句“大河向东流”的伴奏,能折腾半个月。而青花瓷的编曲,在他看来“聪明得像江南园林”:“古筝、琵琶像亭台楼阁里的花窗,露一角景;钢琴和鼓点像窗外的流水,不抢戏,但缺了整个就散了。这种‘不抢’,才是最高级的‘懂’。”

为什么是刘欢说出这句话?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对“中国风”的执着,比很多人想象中深。早年唱弯弯的月亮,他就拒绝用“洋气”的配器偏要找民乐手;直到现在,录音室里常备一把古琴,他说“想听听古琴和电子乐能不能做朋友”。

所以他懂青花瓷“难在哪”。不是难在技术,是难在“把中国的‘雅’,让年轻人觉得‘潮’”。“现在的中国风,要么是‘古风’要么是‘戏腔’,容易假大空。”刘欢啄了口茶,“青花瓷好就好在,它把‘青花瓷’这个老物件,写成了‘等一个人’的少年心事。你看‘月色被打捞起,晕开了结局’,谁还没在青春里有过‘晕开’的喜欢?它把传统和年轻人的心跳接上了线。”

从青花瓷看刘欢的“音乐价值观”

其实刘欢的评价,从来不是“这首歌好不好听”,而是“这首歌能不能活”。他总说:“歌是给人听的,不是给音乐奖牌当展品的。”就像他当年力推好汉歌,就是觉得“老百姓跟着哼,才是真本事”。

青花瓷为什么能火十五年?在刘欢看来,恰恰因为它“不端着”。“它有文人气,但不晦涩;有流行感,但不轻浮。就像一件真正的青花瓷,摆在博古架上是宝贝,摆在年轻人书桌上,也能让他们觉得‘这茶杯真好看’。”

采访有人问他“你觉得青花瓷算经典吗?”他没直接回答,反问了句:“你现在听到前奏,会不会停下脚步?” 说完自己笑了,眼角的皱纹像展开的宣纸,“能让人停下的歌,经典还远吗?”

说到底,刘欢对青花瓷的夸,不是“大咖给面子”,是一个真正懂音乐的人,看见另一种“把根扎进泥土却开出花来”的欣喜。就像他在歌里唱过的“不懂怎么哭”,但听懂青花瓷的人,心里都“有汪水在慢慢涨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