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你是刘欢的弟弟吧?”——当音乐人刘辉被问第100遍这句话时,他在想什么?

在华语乐坛,刘欢是个绕不开的名字。他像一座沉稳的山,弯弯的月亮好汉歌的旋律刻进几代人的记忆里,浑厚磁性的嗓音自带“大哥”般的气场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“歌坛巨匠”还有个弟弟——刘辉。更鲜有人知,刘辉也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几十年,只是因为“刘欢弟弟”这个标签,他总被误认成“沾光者”。

一、“刘欢的弟弟”?不,我是刘辉第一次见刘辉的人,十有八九会问这句话。

“有一次去学校做讲座,刚自我报完名,底下学生小声议论:‘这名字听着耳熟……啊!是刘欢弟弟?’那次之后,我就释然了。”刘辉在采访里笑着摆摆手,眼里没有介怀,反倒有点无奈。

刘欢弟弟被误会刘欢

他不是刘欢的“翻版”,甚至不像哥哥那样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。刘辉是作曲人、音乐制作人,更偏向幕后。90年代,他参与创作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配乐,后来专注于影视音乐,给渴望金婚这些经典剧做过音乐指导。他的工作室墙上挂满金唱片、白玉兰奖杯,但每次新作品上线,评论区总跳一句:“原来刘欢弟弟这么厉害?”

“我弟从小音乐天赋就好,只是没走我那条路。”刘欢曾在访谈里提过弟弟,“他比我能沉得住气,做音乐比我细。”哥哥的肯定像把双刃剑——既证明了刘辉的实力,又让他的名字永远被“刘欢”三个字罩着。

二、当“光环”成为“负担”:那些被误会的日子

公众对“明星家人”总有刻板印象:要么是“靠哥哥姐姐上位的”,要么是“活在阴影里的透明人”。刘辉显然属于后者。

早年间,他刚入行,投简历时总被问:“你和刘欢什么关系?”他实话实说“亲弟弟”,对方就没了下文。后来学聪明了,简历只写作品,等面试过了再说明。“有时候想,要是换个普通姓氏,是不是能早点被看见?”他半开玩笑说,但语气里没有抱怨。

最尴尬的一次是慈善演出,主办方把他和刘欢安排在同一个休息室。有粉丝激动地跑进来:“刘欢老师!能合个影吗?”刘辉刚应了声“好”,粉丝愣住:“您……您是?”当得知他是刘欢弟弟,粉丝的表情从期待变成失望:“哦,我还以为能见到原唱呢。”那天晚上,刘辉回家路上想:“原来在很多人眼里,我连‘刘欢’本身都不算,只是他的附属品。”

三、不是“刘欢弟弟”,是音乐人刘辉

这些年,刘辉渐渐学会和“误会”共存。他不再躲着提哥哥,反而主动在访谈里说:“刘欢是我哥,这点我骄傲,但我的音乐和他是两码事。”

他给歌手韦唯写过爱的奉献的改编版本,为歌手毛阿敏制作过专辑里的民族风曲目,最近还在筹备一套融合京剧元素的电子音乐。“我喜欢做有根的音乐,就像哥唱民歌那样,只是我的根在年轻一点的土壤里。”说起音乐,他眼睛发亮,整个人都在发光。

有次记者问他:“如果没刘欢这个哥哥,你会不会现在更出名?”他顿了顿,认真回答:“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没有刘欢这个哥哥,我可能不会这么早就明白——名字是爸妈给的,路是自己走的。我哥给了我一个榜样,但我不能活成他的影子。”

四、谁的名字,能真正定义一个人?

娱乐圈里,“明星家属”总被贴上各种标签。有人说“张国立的儿子张默靠父亲上位”,有人说“谢霆锋的弟弟谢霆锋(注:此处应为谢霆锋弟弟谢霆锋,实为谢婷婷等,此处为举例,实际刘辉无此争议)想红想疯了”,却少有人关注他们本身的作品和努力。

刘辉的微博置顶是条动态:“新电影某某今晚开播,我是作曲人刘辉。跟名字没关系,跟音乐有关。”底下有粉丝留言:“哥,今天才知道你写了这么多好听的歌!”他回复了一个笑脸:“下次不写‘某某’,写‘刘辉的某某’,好不好?”

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回应。谁的名字能真正定义一个人?是刘欢的弟弟,还是刘辉自己?当音乐响起,当作品说话,答案自然会浮现。

就像刘辉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:“我哥是刘欢,我是刘辉。我们在各自的音乐里,做最好的自己。”——这,才是最重要的,不是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