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平顶山,除了好汉歌,还有多少故事被藏在时光里?

2010年的秋天,平顶山新城区的体育馆外飘着桂花香,穿着校服的学生攥着门票在门口探头探脑,头发花白的大爷推着老式自行车,车筐里躺着给老伴留的票——那天,刘欢的"欢动天下"演唱会在这里开唱,压轴的好汉歌响起时,全场三万人的合唱声浪,几乎掀翻了体育馆的顶棚。

刘欢平顶山

一、一场演唱会:平顶山人记得的"刘欢时刻"

"谁能想到,我们会在家门口听到'歌坛常青树'的现场?"今年58岁的平顶山市民王建军,至今还保留着那场演唱会的票根。他说,刘欢当天穿了件深色夹克,一开口还是弯弯的月亮里醇厚又干净的嗓音,唱千万次的问时,台下的荧光棒汇成了星河,"他唱到'我曾仰望星空',我突然想起90年代,骑着自行车在街边音像店听他磁带的日子。"

刘欢平顶山

这场演唱会是平顶山"中原文化大舞台"系列演出的一部分,主办方后来回忆,刘欢当时特意提前两天到彩排,还问起了平顶山的地方戏:"你们这有豫剧吧?能不能给我段唱腔,我学学。"演出结束后台,有当地演员拿着豫剧花木兰的选段找他合影,刘欢笑着摆手:"我是来学习的,今天才明白,咱中原的调子,这么有力量。"

二、根在中原:从"胡同少年"到"中国声音"

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天津人,其实和中原大地有着扯不断的联系。刘欢曾在采访里提到,自己的启蒙音乐老师是河南人:"张老师总说,唱歌得有'根',中原的民歌、戏曲,都是中国音乐的'根'。"这话被他记在了心里。

90年代录制好汉歌时,为了找到"水浒英雄的江湖气",刘欢翻遍了河南的民间音乐资料,甚至专门找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讨教。"唐老师那段'刘大哥讲话理太偏',我听了不下百遍。"后来他在央视开讲啦里说,好汉歌里那个高亢的"啊——"字,其实是借鉴了豫剧的"甩腔","河南的唱法,能把心里的劲儿喊出来,那不是喊,是骨子里的东西。"

三、公益里的牵挂:"河南的孩子不能少音乐"

2018年,刘欢参加了一个名为"音乐助学"的公益项目,第一站就选在了平顶山的鲁山县。山里的学校条件简陋,音乐课没有乐器,孩子们只能跟着老师哼儿歌。刘欢在那待了三天,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钢琴课,教他们用矿泉水瓶做沙锤,还在黑板上画了五线谱。

"有个小女孩叫妞妞,唱我和我的祖国时,眼睛亮得像星星。"项目志愿者李萌记得,刘欢蹲下来对妞妞说:"好好学,以后叔叔带你到北京的大剧院唱歌。"后来,刘欢真的给这些孩子联系了演出,他们在郑州的艺术中心第一次登台,穿的演出服是刘欢团队自掏腰包买的。

如今再提起平顶山,刘欢说那里像老朋友:"去了几次,心里总惦记着。你们那的烩面,香得我到现在还流口水;学校里孩子们唱的外婆的澎湖湾,跑调但我听着比录音棚的还甜。"

或许,刘欢与平顶山的缘分,从来不是一场演出、一次公益就能说尽的。那是中原土地上长出来的旋律,是无数人记忆里滚烫的"那年夏天",是一个歌者对土地最朴素的热爱——就像他在好汉歌里唱的"大河向东流",有些故事,总在时光里,慢慢成了传奇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